东方诗风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歌
查看: 76|回复: 0

[随笔] 东水关遗址公园

[复制链接]

220

主题

644

回帖

1

精华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943
发表于 2024-9-12 00:36: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东水关遗址公园

    既然智能AI、在旅游上也是高级参谋和指导,我们也就从这内、外秦淮河的交界处开始起步。从这公园的介绍中也能看出,这里的确已有近二千年历史的记录。汉朝三国时期、东吴孙权从京口迁此建都,先于金陵邑故址石头山筑城驻军屯粮、故称石头城。称帝后将原名“秣陵”改称“建业”以寓“永建帝王大业”。始开挖河道、疏通入城水道,以确保水上运输畅通、便有了此地。到唐末五代十国杨吴时代,金陵府尹徐知诰、全线扩建,在现址修筑了一道城墙、并于城墙外开挖护城河(即现外秦淮河)。更在城内开挖了由东水关经现大中、复成、玄津桥、逸仙至竺桥等桥的人工河道(即现内秦淮河、俗称杨吴城濠)始设此关。并在这东水关城墙中间、开通了上水门,也在水西门附近开了下水门。以此水活城兴、城内外水系连成一体,极利民生经济发展、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名城。徐知诰因此深得民心、接受了杨吴禅让,易名李昇正式称帝后、国号南唐改金陵为江宁。他就是千古词帝李煜的祖父,尽管南唐在中国历史上、仅存在了三十八年,但有二十多年都用在筑城、修河、发展经济上。在南京发展史上,的确是一个值得纪念的人物。 那时的江宁已成政治、军事和民生经济的中心。可惜李后主不是合格的接班人,连身边人都护不住、以至流传下花蕊夫人的千古绝唱:君王城上立降旌,妾在深宫哪得知。二十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历史一扭腰、宋去元过,汉族继绝存亡、重光华夏的机会来了,南京迎来了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发展。元末明初朱元璋成了南京城建的最大功臣,这个出身尘世底层的明太祖、无愧是我国最能干实事的皇帝。尤其在城防建设上、做了三件大事:首先在南唐城墙原有基础上扩建为雄伟的明城墙;其次把水门改成了水关;其三在水关前面的河道上、即通济门外,建了一座五孔石桥、名为“九龙桥”。当然这桥的实际意义重于交通,主要为“锁”住大明朝的气运、“镇住南京的风水”。东水关却华丽的变身为我国建筑史上,首例融水关建筑与城墙建筑为一体、其防御能力堪比最坚固的古城堡。先前我曾偶然看到关于东水关的争论:说东水关为砖石券拱结构、高达三层,每层各有十一券。券又被称为“偃月洞”、上、中两层即可藏兵屯粮储藏战备物资,下层十一券带有水闸通水通船、可调节内河水位和防洪。但有人以老照片和实地勘察反驳说:下层仅外观似与上面相同、实为过水涵洞,东水关并无可通航的水城门、何来船闸入口?我也认真看了、只是水入内河的关口,涵洞口上沿平于水面了、得用潜水设备。从涵洞宽度看、就算有枯水季节、过小船也过不了运输船呵。何况为防涵洞成为守城的薄弱环节,涵洞还设有九曲横隔、铁栅栏等各种机关。而涵洞过水,就已经控制住了内河最高水位,不存在洪涝调节之说。看来这世上的事,还得多核实、不可听胡乱吹嘘的道听途说呵。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一直是朱元璋的战略法宝,早在将元朝的蒙古铁骑赶出大都后、他就开始内修都城,外建长城。而且是继秦始皇后,修的质量最好的一代。在他的号召下、整个明朝的二、三百年间也都没停止。而南京的明城墙、特别是东水关,这些领先当年的代表作。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为时代样板,有如同样是他亲自督建的。被其子朱棣、作为样板,仿制成了北京的紫禁城。好像明朝时我国的基础建设、城池宫殿的营建技术,无论从质量、技术、工艺上都达到了一个领先的地步。难怪以前在印度“世遗”阿格拉红堡参观时,同行一个教授感叹:如果明故宫没被战火摧毁,也当是如今的世遗、比这漂亮多了!

   徘徊在这“高坚甲于天下”的南京明城墙下、心中感慨不已。当看到那损坏处的惨状,我就在想、是哪一场战争发生的呢?南京距今最近的大战就是抗日和解放战争,那时最强的火力和爆炸都达不到这种程度。结果得知即非战火、亦非自然力摧毁,竟是被一些急功近利的人拆毁的呵!方信堡垒总是最容易被人从内部攻破的!好在现在建了个遗址公园保护起來,让后人以此为鉴吧。

开天辟地留下了大道万端
华夏民族传承在经典一线
从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到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
         
仁义道德为和平共处根底
高墙深坑是实力保障彰显
人类发展靠文明守线保底
世界潮流岂容忍邪魔作乱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 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
广告位
广告位
广告位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东方诗风 ( 粤ICP备16121829号-1 )

GMT+8, 2024-11-23 04:30 , Processed in 0.233099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and 心灵文学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本站文章为原创会员所有,未经许可禁止去版权转载,但欢迎分享本站文章链接!另,若有抄袭侵权,联系即删禁。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