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在台湾“2016海峡两岸文化论坛”上的发言 (2016/06/09于台北)
王端诚
尊敬的兩岸詩界同仁, 女士們,先生們: 此次應臺灣“中國詩歌藝術協會”之邀來台交流,深感榮幸!兩岸同胞和世界華人共同擁有的漢語詩歌藝術,在今天已經到了一個急需興滅繼絕、創新發展的關鍵時期。端誠不才,謹借此機會略抒管见,以就教於諸位吟壇先進。 一百年前,即上個世紀初,白話新體詩應運而生,也曾產生過不少傑出的詩人和詩作。不過,就整體而言,卻遠沒有取得無愧於歷史和時代的成就。原因安在?愚意以為,忽視白話詩體的創建,應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詩之有別於散文者,主要在於其外在的形體特徵。這種形體特徵首先在於其音樂性,而音樂性的根本保證在於格律。“無律不成詩”應是一條詩界公理,吾國古典詩歌無不具有或嚴或寬的格律。新詩誕生後,一直沒有解決這個詩歌安身立命的重要問題,故至今這個本應是當代詩歌主體的白話新詩卻因此沒有完全贏得讀者的青睞。 縱觀當代漢語詩壇,無疑已形成白話新體詩歌和文言舊體詩詞並存的二元化格局。後者在世紀之交東山再起,除它自身頑強的生命力及對時代的一定適應力外,其所追求的聲韻節奏所達成的美學境界對讀者的吸引力,當是重要的原因。新詩誕生以來,受外來影響甚大,割斷了對傳統的繼承,丟棄音韻節奏,忽略詩體建設,到世紀末更造成散文化非詩化的弊端。 其實,新詩誕生伊始,詩界前輩們就已注意到詩體建設的問題,聞一多先生等新月諸公就提倡並力行新詩格律,此後何其芳先生等起而繼之,提出"現代格律詩"的命題。今天,隨時代的發展,有志之士終於發現這是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面對新詩的式微,近年來,呂進先生大力倡導進行詩體建設,已得到大陸不少詩人的認同。在臺灣,詩人們有著清晰的炎黃語言文化意識和深厚的傳統文化修養,他們也在中西文化的撞擊和古今文化的傳承中,探尋著漢語新詩的藝術軌跡。余光中先生的作品諸如《鄉愁》及《鄉愁四詠》、文曉村先生的《一盞小燈》以及非馬先生的《一千零一夜》等,就有著明顯的格律化傾向。 本世紀以來,經過探索者們不懈的努力,新詩的詩體建設已在實踐中逐步規範出稱作"三分法"的理論,即整齊式、參差式和複合式三種體式,論者提出了"完全限步說"和"對稱性原理"相應的論述。節奏的安排,韻腳的搭配和詩行的構建,加上古典詩歌歷來蘊涵的意境、神韻所創造的審美境界,均為讀者所喜聞樂見。這些主張,既回歸傳統而有所繼承,更與時俱進而有所創新。它不僅只是停留在理論探索階段,而且被命名為"格律體新詩"並得到詩人們作品的驗證。具有很強的無限可操作性。 當前,提倡格律體新詩且付諸實踐者在大陸大有人在。東方詩風論壇和“格律體新詩”網站以及它們各自的紙質刊物,就一直致力於新詩格律的探索和實踐,湧現出一大批初見成效的詩人詩作。這對於當代漢語詩壇,應該是一個非常利好的消息。 王國維云:“一代有一代之文學。”我們也可以說:“一代有一代的詩歌。”適應語言演進的客觀規律,創建漢語新詩格律,是時代賦予當代詩人的使命。格律體新詩應運而生,它將憑藉韻律化的情感與詩意化的語言,去反映與古代相去甚遠的資訊時代的思想情感,去表現與異域迥然有別的中華民族的風土人情。繼承優秀的古代詩藝傳統,認真借鑒外國詩歌的理念手法。我們深信,經過詩人們齊心協力,格律體新詩一定能以深具中國作風和富有時代精神的全新面貌進入世界詩歌聖殿! 繆斯女神保佑漢詩! 謝謝各位,祝端午佳節吉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