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诗学》2016年卷《格律体新诗研究》 主持人语 本期刊出的几篇文章各有特点,不妨一一举其要端,权作导读。 值此新诗诞生百年之际,业内纷纷开展各种纪念活动,当然很有必要。但是目前有一种评功摆好的倾向,则完全不符合迄今新诗的历史与现状。与其如此,倒不如好好总结教训,以利其在第二个百年的健康发展。有鉴于此,我们发表了丁鲁先生论述新新诗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的力作,处理好新诗至今未能解决好的这一重大理论问题,关乎新诗未来的健康发展。毫无疑议,格律体新诗的确立,是解决新诗形式问题的关键。 王端诚先生是一位一支笔写诗词,一支笔写格律体新诗的“两栖诗人”。由他来总结诗词与新诗格律的异同自是最恰当不过。此文令人信服地阐明了格律体新诗与传统诗词的血缘关系,这是认祖归宗之举,有力地与舶来品划清了界限,使从事格律体新诗研究与创作的朋友知道自己从何处来,到何处去,面对种种置疑、非难,就会更加理直气壮,奋力前行。 卞之琳先生主张“有意识在中文里用相应的格律译诗”(《译诗艺术的成年》),可惜低能、不负责任的译者迳直把外国格律诗译成自由诗,严重误导读者,影响恶劣。幸而自“新月”先贤起,就有一些优秀翻译家,奉行以格律译格律的原则,他们这样做,必然要探索新诗格律,于是形成了格律体译诗与格律体新诗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并驾齐驱的局面,成为当今诗坛一道靓丽的景观。黄杲炘先生正是一位这样的英诗翻译家。他的文章无疑可以使我们耳目一新,得到许多启发。 新世纪以来,得网络之助,格律体新诗理论与创作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又推动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形成良性循环。晓曲作为已有十年历史的“中国格律体新诗网”的创始人,对此感受殊深。他对此进行了回顾与梳理,颇有“立此存照”之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