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诗风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歌
查看: 3294|回复: 23

现代格律诗发展史 之 东方诗潮时期

[复制链接]

159

主题

188

回帖

2

精华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36
发表于 2016-8-29 22:55: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死水吧 于 2016-8-29 22:57 编辑


     【附注:继2013年《现代格律诗家评传》完稿后,著者近日完成了20余万字的《现代格律诗发展史》初稿。本著共分七章:启蒙时期、新月派时期、现代派时期、民族化时期、雅园诗派时期、东方诗潮时期、台港及海外的新诗格律探索,尽可能对各个时期的诗派、诗人、诗论等做出较为客观而详尽的叙述与分析。现将东方诗潮时期先行贴出,以飨读者。欢迎诗友补充相关史实。


第六章    东方诗潮时期

死水吧



    进入二十一世纪,网络技术的革命也带来了现代格律诗发展的机遇。网络拉近了诗人们的距离,使诗人们的交流与切磋更加快捷与便利,协(学)会、网站、博客、纸刊,多管齐下,成为新世纪致力于新诗格律化的老中青诗人们的主要阵地,新诗界掀起了一股以东方诗风论坛、中国格律体新诗网为潮头的东方格律诗潮。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种主张、各种理论相互摩擦,相互碰撞,相互融汇,经过百年的坎坷历程,现代格律诗发展到今天,才真正进入了岩浆喷发期。



第一节  多元包容的世界汉诗协会

    一、创建与宗旨
     世界汉诗协会是世界性汉语诗歌民间学术团体。2003712日在香港正式登记注册,在北京设立了秘书联络处,北京六书文化艺术研究所为联络机关。
    世界汉诗协会组织机构(理事会)常设有:顾问、名誉会长、终身会长、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副秘书长、分会会长、专业委员会主任等;
    世界汉诗协会下设机构有:世界汉诗杂志社、汉诗月报社、世界汉诗年鉴编委会、世界汉诗大会组委会、世界汉诗协会官方网(中国六书网)、世界汉诗编钟奖评审委员会、世界汉诗艺术基金会、世界汉诗协会艺术团等。
     世界汉诗协会下设组织有:学术委员会、书画艺术委员会、楹联研究委员会、辞赋研究委员会、格律体新诗研究委员会、禅诗研究委员会、新古体诗研究委员会、诗教委员会、艺术团、外联部等。
    2003912日,世界汉诗协会创办了官方网站“中国六书网站”。
    200471日,创办了《世界汉诗》杂志,其中专门设立了新诗格律栏目,大力推介新格律诗理论和实践创研成果,成为新诗格律化的一个重要阵地。
2006428日,世界汉诗协会在湖南张家界成功举行了“首届世界汉诗协会”。大会确定了世界汉诗协会第一届组织机构名单,并成立了世界汉诗协会理事会,初步建立健全了组织机构,使汉诗协会发展有了组织上的保障。
世界汉诗协会的主要目标:一、创办世界汉诗培训基地,做好汉诗理论普及工作。二、筹建世界汉诗馆。三、编辑出版《世界汉诗年鉴》。四、研讨“汉诗艺术规范”。五、创建世界诗人公园,并在各地区设立连锁诗人宾馆。
协会在“首届世界汉诗大会”上就提出了“汉诗规范”的问题,制订了《中国汉诗艺术创作规范标准(草案)》,对汉诗的形式和韵式提出了规范标准。
《中国汉诗艺术创作规范标准(草案)》是根据会长周拥军的《汉诗创作规范略谈》,对汉诗做出的较为科学的归纳和总结。为了与何其芳、闻一多等人提出“现代格律诗”相区别,协会重新提出“韵律诗”的概念。协会认为:“现代格律诗”理论只是针对新诗创作而提出的,而汉诗,即汉语诗歌,是囊括用汉语创作的所有诗体,如果说,形式和韵式的统一,是“韵律”的表现,那么,协会提出的既具备“规范标准”形式,又符合“规范标准”韵式的诗,就是“韵律诗”。
20089月,成立世界汉诗协会格律体新诗委员会。
    20081230日, 《汉诗月报》创刊。

    二、理论与实践
    1、  自2004——2016年,《世界汉诗》共出版30期,发表的新诗格律理论文章主要有:
  1)《现代格律新诗史纲  》      赵青山(总第8期)
  2)《论格律体新诗的艺术属性 》 周拥军(总第9/10期)
  3)《新诗审美规范概论》       余小曲(总第11/12期)
  4)《汉俳创作刍议 》          张进义(总第11/12期)
  5)《 再论格律体新诗的无限可操作性》万龙生(总第13/14期)
  6)《中国格律体新诗简史》  沈用大    (总第21/22期)
  7)《标点符号在格律体新诗建行中的运用》余晓曲(总第27期)
    2、《世界汉诗协会2006年工作年会论文集 》中关于新诗格律的论文有:
   1)周拥军 《高举“韵律诗歌”旗帜 为繁荣世界汉诗事业而不懈努力——在“世界汉诗大会”上的工作报告 》   
    2)沈用大《中国格律体新诗简史》
    3)何懋权《关于现代格律诗的声韵》
    4)沈斌声《浅谈诗歌的形式与韵律》
    5)孙万鹏 《汉诗规范创作初议》
    6)周拥军《汉诗规范创作略谈》
    7)高治军《 新古体诗论要》   
    8)高平《新诗的押韵问题》
    9)余小曲《浅议非对称步韵格律体新诗》
    10)余小曲《简论格律体新诗的先锋性(纲要)
    11)孙逐明《汉语新诗格律概论〔修订稿〕》
    12)孙逐明《诗歌音步新论》
    13)黄雄 《规范新诗形式韵式之管见》
    14)陈蓝天 《简述汉诗的形体与韵式》
3、《世界汉诗》每期都专门辟有格律新诗专栏,其中123期版块为“格律新诗”,2430期版块为“戴镣舞”。格律新诗(戴镣舞)版块里的诗人,几乎囊括了新世纪全国所有的格律体新诗界主要诗人:
周拥军、吕进、穆仁、黄中模、黄淮、思宇、刘章、丁芒、黄杲炘、程文、沈用大、万龙生、王端诚、孙逐明、齐云、刘年、王世忠、余小曲、张先锋、马德荣、李长空、赵青山、任雨玲、刘聪美、孙友芳、朱亚年、 徐泽兰、宋煜姝、三生石、汤云萍、胡晟、高平、刘善良、王民胜、李征、付显龙、朱华杰、迟海波、李治国、杨恒学、孙焱、徐泽兰、张斌、陶芗、刘贵宝、汪常、马世成、龙光复、周琪、简云斌、严希、蔡友元、张梦辉、邓子佚、李太伯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 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9

主题

188

回帖

2

精华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36
 楼主| 发表于 2016-8-29 22:58: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死水吧 于 2016-8-29 23:08 编辑


第二节、蓬勃发展的东方诗风


        一、古典新诗苑
    2001年前后,独钓寒江(本名杨华)创办的“古风”网站设置了“古典派新诗”版块,聚集了一些热爱新诗的青年。后来,由于网站空间储存资源不够的缘故,站长决定关闭与网站宗旨无关的一些版块,包括“古典派新诗”版块。以齐云(本名王强)为首决定独立创办一个网站和论坛,名称叫“古典新诗苑”,明确提出新诗创作要“回归现实、回归传统、回归大众”,并将这类诗歌称为古典新诗。齐云、刘年、卜白、晓曲、孙逐明等诗人逐渐在此相识相聚,探讨交流学习。20036月,网站开始编选论坛骨干诗集《古典新诗选集》,包括齐云、唐古拉山风语者、卜白、紫筠、洛水曹植、独钓寒江、淘沙、任真、毛翰九位诗人的作品选集,共选诗107首,同时对每首诗都作了简要评析。诗集由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于20043月出版。2004410日,安徽文学院在合肥举行了《古典新诗选集》作品研讨会,与会人员认为,《古典新诗选集》上承“国风”之民间立场,下接“五四”新诗的形式意韵,体现了对新诗创作进行重新判断的价值尺度。诗作没有艰涩的意象、泛滥的直觉,取象比喻朴实明确,抒情表意健康明朗,极具古典主义时代的崇高、庄重、理性、和谐之审美趣味。与会人员一致认为,若使当代诗歌创作步入“回归大众、回归传统、回归现实”的健康轨道,首先必须走出“自恋化、西方化、超现实化”的误区。


      二、东方诗风论坛
      2005年万龙生、王端诚等诗人陆续加盟“古典新诗苑”。诗人们于20057月,走出虚拟空间, 在合肥举行了第一次聚会。 会议的主要成果为:一、推举万龙生为站长,主持站务工作。二、更名。首先是论坛更名为“东方诗风”,东方寓意是追求新诗艺术,不仅应该代表中国,推而广之代表整个东方世界;“风”寓意有“国风”的含义,说明新诗要追求对诗歌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其次是确定以“格律体新诗”代替风行半个世纪之久的“现代格律诗”诗体形式名称。三、确定论坛宗旨,以创建新诗格律,建立格律体新诗为己任。四、决议年内出版新时期格律体新诗选。
     “东方诗风”论坛以“创造新诗格律与建立格律体新诗”为宗旨,主要分诗歌创作、诗歌理论、诗友沙龙四大版块。其中诗歌创作版块包括格律体新诗、自由体新诗、国诗(诗词曲)、诗歌翻译、东方文苑,理论批评版块包括诗歌鉴赏、理论争鸣。
     2006年底由名家出版社出版的《2006格律体新诗选》,按照“三分法”分类形式编排,分五辑,共284首诗:第一辑整齐式分为:一步整齐式、二步整齐式、三步整齐式、四步整齐式、五步整齐式;第二辑参差式分为:开放性参差式、收缩性参差式、凸型参差式、凹型参差式、倒影对称式;第三辑复合式分为:变步整齐复合式、变型参差式、整齐参差复合式;第四辑组诗。
     2007102021日,万龙生、王端诚、孙逐明、程文、沈用大代表论坛出席了常熟理工学院主办、深圳中国现代格律诗学会、西南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新诗格律与格律体新诗理论研讨会”。会上,万龙生阐述了东方诗风论坛格律体新诗“三分法”分类主张,认为按照各自的节奏规律,格律体新诗可以划分为整齐式、参差(对称)式和复合式。另外他还探讨了形成三种约定诗体“四行诗,八行诗和十四行诗”的可能性。同时,他还认为“可以根据情感表达的需要,由诗人创造出无数种不同的新诗格式”,从而体现出格律体新诗的“无限可操作性”和体式的无限可能性。孙则鸣主要阐述了“对称原则”对于新诗格律有着重要的统摄作用。
    20089月,论坛自费出版了《东方诗风》创刊号纸质刊物。20081122日,万龙生、王端诚代表论坛参加了在湖南长沙毛泽东文学院召开的第二届世界汉诗大会,为扩大影响,协调成立了世界汉诗协会格律体新诗委员会。
      20114月,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的由万龙生、王端诚、齐云、宋煜姝主编的《东方诗风格律体新诗选》,按照“三分法”整齐体、参差(对称)体、复合体编排,收入43位诗人241首格律体新诗。
      201276——8日,由世界汉诗协会格律体新诗委员会、重庆市孔子儒学研究会发起,并由重庆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与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了“中国格律体新诗酉阳论坛”暨作家、诗人旅游文化采风活动。重庆市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梁上泉老同志作了讲话,世界汉诗协会副会长兼格律体新诗委员会主任万龙生、副主任王端诚、原解放军重庆通信学院政治部主任师运山(著名诗人)、山西诗词学会副会长梁志宏、《宁夏日报》记者魏萍、以及余小曲、张先锋、王明胜、龙光复、刘善良、赵青山、赵化鲁、冉启华等先后发言参与讨论,会议通过了《中国格律体新诗酉阳论坛研讨纪要——东方宣言》,讨论通过了《关于在渝恢复设立“中国诗人节”的酉阳倡议书》,所有参会人员签名。
      20138月,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了万龙生、李勇、郑毅主编的酉阳论坛采风创作诗文集《桃源在我心》。
      2015722-27日,在内蒙古乌兰察布举行的“东方诗风”11届年度聚会上,鉴于年事已高,万龙生辞去站长职务,获得一致同意;并议决由王世忠(秋水涟滟)接任站长,万龙生担任名誉站长。
      论坛及网站主要诗人有:万龙生、王端诚、孙逐明、程文、沈用大、王世忠、王民胜、尹国民、龙光复、齐云、刘年、孙友芳、宋煜姝、严希、周琪、周厚勇、葛勇、简云斌、蔡友元、赵青山等。
      自2008年——2016年,共出版《东方诗风》诗刊16期。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 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9

主题

188

回帖

2

精华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36
 楼主| 发表于 2016-8-29 23:05:3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节、旗帜鲜明的中国格律体新诗网


    关于论坛名称,诗人余小曲认为:既然明确提出了格律体新诗这一新的诗体形式名称,就应旗帜鲜明地去探索与推进。于是他决定成立“中国格律体新诗网”。20063月,“中国格律体新诗网”在成都成立运营,成为第一个以“格律体新诗”直接作为网站命名,探索、提倡格律体新诗的专业网站。网站主要分格律体新诗专区(规律性用韵且音步节奏对称的新诗)、韵式新诗专区(规律性用韵但音步节奏不对称的新诗)、传统诗词专区(按古典诗词句法创作的诗词曲赋)、自由新诗专区(用韵与音步均无对称规律的新诗)、微型诗专区(用现代语言创作的三行以内的新诗)、综艺大观六大版块。20088月,网站自费出版了《格律体新诗》创刊号纸质刊物。自2008年——2016年,共出版纸质刊物《格律体新诗》14期。
       200812月,由付显龙、许岚、刘聪美、李长空、余小曲、张先锋、谭宁君发起,成立中国格律体新诗创作研究会(筹),特邀顾问:万龙生、王端诚、孙则鸣、周拥军、黄中模、黄淮、程文,成员共有128人(其中包括香港莫紫英、新西兰黄乃强、法国程伟明三人)。2008128日拟定并通过中国格律体新诗创作研究会章程草案。


中国格律体新诗创作研究会(筹)
一、组织机构:
1、创会发起人:《格律体新诗》杂志编委成员:
    付显龙  许岚  刘聪美  李长空  余小曲  张先锋  谭宁君
2、特邀顾问团成员:
    万龙生  王端诚  孙则鸣  周拥军  黄中模  黄淮  程文
二、成员名单:
四川:韩俊 刘善良(桃园郎)  刘万辉(桃都别园)  代古成(思安)  梁永国(星垂月涌) 周玉杰 唐文高 挽春  刘荣魁 聂俊忠(第四人称) 韩忠(偶尔) 曹谊(江上清风) 梁志刚(渣海沾) 李永安(森夫) 代廷全(翔鹰) 袁晓(细雨梦回)
重庆:谭轼(北岩老道) 龙光复(青木之灵) 胡玉联(古月梦真)
上海:郭长顺 (白莲) 马德荣(马上) 王民胜(一了山人)
安徽:宁家珍 吴雨(查实)汪海燕(夏雨) 吕向楠(秋逸)  林芳萍  刘培善(山林退士) 吴怀中(逝水微澜) 汪德国(林海雪狐) 李文君(红衣书生) 严希(卜白)
山东:孔宪纪 赵世平  赵延光 邵莉(无忧柔草) 刘鹏(柳鹏)
广东:周爱民(桑塔)  申洪洲(长歌楚天碧) 李献 邓荣森 王少灵(得一阁)何昱坤(墨云)
辽宁:周奇辉 曾宪纪(山谣)  蔡正猛 刘君阳
湖南:陈毅功 毛激流    许飞跃(闲云野鹤) 邓伟成(邓子佚) 吴伯札(尽享年华) 周正良(热热) 谢桂林 黄胜源(湘西刁民)
江苏:王进 周春庭(听雨不闻风) 韩其荣(韩钓月) 王庆波(兴农) 陈海宁(月下吴山) 张建林   张庆波(北国战神) 崔寿伟 杨恒学
黑龙江:高万红 杨润峰(木易沉香) 单忠林(塞北雪l)  高臣(龙舌兰) 林连荣(大浪沸腾) 孙启贵(李平)
内蒙:迟海波(闲云不语)   卢景湘(风雨幽香) 李福才(沙果)
浙江:林方亮    陈中明(风中来)
河北:张斌(珂雪石)   杨杨(寒江雪) 孙庆丰(秦城诗客)张茹兰   李富荣(风儿) 李治国(木子轩) 陈淑芬(静听心声) 郜玉萍(南极石)
贵州:李瑞利   刘功明(剑江之鱼) 汪常(临枝拾碎影)汪洪亮(丘勒) 彭右平(遗世狂人) 何晓东(黑金)
北京:任雨玲(曲径通幽)  赵然(星然)
新疆:朱滢(怜儿)   
河南:李振 郭泽生 崔先伟(大卫)  彭三县
甘肃:王鸿翔 胡国鹏(Ardohgp
江西:李鸿根 杨璐
陕西:佘震宇 欧阳廷亮 刘波(刘幽流)
湖北:李征 朱华杰 梁峰(迷上瘾) 陈为习 黄志华(楚山孤客) 林丹(酒盏花枝)
福建:周炜才 陈建国(三月风) 王建干(蓝光) 张德龙 张御祺
青海:冯明纪(司马鸣冀)
海南: 李励(松间月)
山西:付未平(萍水相逢) 郭翔臣
吉林:刘本琪(蚂蚁过客)黄必全(泉水)
云南:马世成 袁江 杨丽芳(静月听风)
天津:刘自全 刘贵宝(木依秋) 贾慧芳(贝西)
香港:莫紫英
新西兰:黄乃强
法国:程伟明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 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9

主题

188

回帖

2

精华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36
 楼主| 发表于 2016-8-29 23: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节    东方诗风论坛和中国格律体新诗网的主要特征


    1、两套阵地一种思想。两套阵地是自2005年改造“古典新诗苑”为“东方诗风论坛”后,2006年《中国格律体新诗网》独立,两个论坛分别创办纸质刊物《东方诗风》和《格律体新诗》。一种思想是都使用统一的名称“格律体新诗”,都尊崇新格律诗的“对称原理”理论,都尊奉以此理论为基础的新诗格律“三分法”规则。
     2、活动形式别出心裁。
     东方诗风从2005年起,诗友们每年举行一次聚会,游览采风,商讨坛务。别致的是会务实行AA制,从组织到经济,个人自理,开创了一种新时期新型的诗会组织活动形式。附:

东方诗风”历年年会一览
时间
地点
主持人
纪  要
20057月   
合肥
齐云
更名为“东方诗风”,确定论坛宗旨,决定出版《格律体新诗选集》,12月完成计划。
20064
柳州   
徐泽兰   
决议出版《2006格律体新诗选》,次年3月出版。
20074月   
重庆   
万龙生  
《万盛报》以整刊发采风作品;嗣后编印《行吟在巴山蜀水间》。
20085月  
武安      
王世忠   
决议出版《东方诗风》年二刊,年底即出创刊号;《洺水源》杂志发表部分行吟之作。
20096月   
湘西   
刘年
议决出版《“东方诗风”格律体新诗选》,此书20114月问世,在诗界影响甚大。
20105月   
江西   
蔡友缘   
商定《“东方诗风”格律体新诗选》编选方案。
20114月  
皖南   
齐云、严希、曹远
地道的诗歌之旅,与安徽诗歌界交流甚欢。
20125月   
上海   
王民胜   
与当地诗友联谊,松江区文化馆整版刊登行吟作品。
20136月  
温州   
黄友韬
见识大海,体验渔夫生活。
20148月  
银川   
魏萍   
体验塞上风光,沙漠风貌。
20157
乌兰
察布  
王世铎  
北抵国门,体验草原风光。接受万龙生辞去站长职务,选举王世忠接任。
20169月  
湖南  
蔡友缘  
吊屈原,登衡岳,祭炎帝。


    中国格律体新诗网自2011年起,网站每年举办春季诗赛,获奖作品颁发获奖证书并刊登发表于《格律体新诗》杂志,所有获奖人员,征得本人同意,吸收为“中国格律体新诗创作研究会”会员。
    3、活动内容推陈出新。依托当地大学、文联等文化资源,不定时地举办格律体新诗朗诵会,格律体新诗作品演唱会,举办诗人作品研讨会,举办各种主题的格律体新诗大赛,逐步扩大了格律体新诗的影响。
4、东方诗风论坛和中国格律体新诗网参加与组织举办的诗会及活动主要有(不完全统计):
1、新诗格律与格律体新诗研讨会(常熟,2007,参加)。
    2、第二届世界汉诗大会(长沙,2008,参加)
    3、第三届华文诗学名家国际论坛 (重庆,2009,参加)
    4、中国•南通诗会(南通,2011,参加)
    5、中国格律体新诗酉阳论坛暨名作家旅游文化采风活动 (酉阳,东方诗风,2012,主办)
    6、华文诗论名家第四届国际论坛(巫山,2012,参加)
7、“玫瑰汾酒杯”全国诗书画征文大赛(中国格律体新诗网,2012,主办)
8、中国格律体新诗网十周年庆典    (201610月,主办)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 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9

主题

188

回帖

2

精华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36
 楼主| 发表于 2016-8-29 23: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死水吧 于 2016-9-9 22:45 编辑

第五节    东方诗潮时期的主要理论主张


      一、 周拥军的理论
    周拥军(1977——  ),湖南张家界桑植人土家族,笔名海俊。现任世界汉诗协会执行会长,世界汉诗杂志总编辑。他的新诗格律化主张主要体现在《论格律体新诗的艺术属性》和《汉诗规范创作略谈》之中。
     1、《论格律体新诗的艺术属性》的主要观点为:
   每一种艺术,都有其形式的属性或限制性。诗歌就像绘画、戏剧一样,是一种具有明确的限制性的艺术。其主要的艺术属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格律体新诗的基本元素:节奏、音步、韵律。
  2)、格律体新诗的基本形式:整齐式、参差式、复合式。
  3)、格律体新诗的基本韵式:行押韵、跳行韵、节押韵、节转韵、复合韵。
  4)、格律体新诗的基本原理:无限可操作性原理;对称性原理
    2、《汉诗规范创作略谈》的主要观点:
      1)、汉诗的形式:“通用性诗体”、“对称性诗体”、“统一性诗体”、“自由诗体”。
   2)、汉诗的韵式:“行押韵”、“跳行韵”、“节押韵”、“节转韵”。
   3)、韵式的规律:“偶句押韵”、“只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二、程文的理论
     程文(       ),哈尔滨铁路系统高级讲师,1997年加入深圳中国现代格律诗学会。2004年出版诗集《未荒草 现代格律诗之实践》(香港新天出版社)。2005 年出版《现代格律诗鉴赏创作辞典 中国新诗格律大观》(: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
    200012月,雅园出版公司出版了程文、程雪峰合著的《汉语新诗格律学》,此书从孕育(1977年草成一稿)到出版耗时30年之久。这部著作结合外国诗歌和中国旧诗的实例,分析了音步与顿、诗句与诗节、平仄与韵等新诗格律因素的构成、功能及组配规律,提出了新诗格律的理论核心是现代的完全限步说。
    所谓完全限步说,是指以音步(不是字)为着眼点,在限定音步数量的同时又兼顾几种音步的有机配合,从而构成步数与字数的统一、音节与字句的和谐、节奏与造型的谐调,以便最大程度体现內容的精神,进而求得內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具体来说,包括以下方面:
(一)在现代汉语及其格律条件下,格律体新诗组织诗行形成节奏的基本单位,不能率由旧诗那样定位在“字”上,只能定位在完全意义的“音步”上,不仅包括步数,而且包括不同长短音步的有机配合,甚至音步排列的次序。
(二)落实诗行音节数量的整齐或规律化的途径与渠道,是完全限步而不能单纯限定步数,在限定诗行音步数量的同时又要兼顾不同种类的长短音步的有机配合,甚至于音步排列的次序。这是完全限步说的核心。
  (三)讲究诗行音数“整齐化”或“规律化”是各国格律诗共同的美学追求,是形成整齐体和参差体格律诗诗体框架的美学基础,也是形成多种多样诗体的格律思想基础。从宏观上说,形式上成熟的格律体新诗的总体框架,可以分为讲究诗行音节数量整齐的整齐体和讲究诗行音节数量规律化的参差体两大类;而每类又各有自己的基本诗体及其“子诗体”。比如属于整齐体的四步九言诗这种基本诗体,又有“五四体”和“四五体”两种“子诗体”;属于参差体的全诗一式参差体诗,又分别有两种长短诗行、三种长短诗行乃至六七种长短诗行构成的“子诗体”。《中国新诗格律大观》里涉及的基本诗体,仅属于整齐体的就提出了18种。整齐体和参差体两大诗体是在相反相成、相辅相承中竞相发展着,促进着诗体的繁荣。而划分整齐体和参差体的定位,自然不在音步,而在于诗行。诗行是形成诗节的基本单位,也是形成诗体的基本单位;整齐体与参差体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单用同一种诗行构成诗节,如“诗经体”;后者则是兼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长短诗行构成诗节,如《诗经·木瓜》和《诗经·伐檀》。
 (四)格律诗构成和建设的基本格律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字(音节)、音步、顿、诗行、诗句、诗节,音律(古希腊的长短音、英俄的轻重音、汉语的平仄音)、韵律以及对仗、复唱、排比及重章叠句等格律性修辞等,可以说这是为表现特定内容抒发诗情而构成诗歌形式大厦的基石。   
对于汉语格律诗而言,单音词至今仍占一定比例,字是不可忽视的构成诗歌的最小单位,有时也是构成音步的细胞。音步是组织或量度诗行并形成节奏的基本单位,而顿(各种顿,特别是大顿)既是音步不可或缺的活跃节奏、强化音乐性的有力助手,又是促进“子诗体”分蘖、诗体繁荣的特别因素。诗行既是形成诗节的基本单位,也是形成诗体的基本单位。音律(长短音、轻重音、平仄音)、韵律是形成节奏感、音乐美和歌唱性的基本单位。汉语格律体新诗使用平仄律也是可能的。古典诗歌的“一三五不论”,就是值得借鉴、值得发扬的捷径。而对仗、复唱、排比及重章叠句等格律性修辞,不仅具有突出特定内容的作用,也是使诗形成回环往复、一咏三叹的音乐美和旋律美的特别因素。


      三、沈用大的理论
    沈用大(1944——2013  ),浙江海盐人。著有《中国新诗史》,发表论文有《中国格律体新诗简史》、《关于重建新诗格律》、《新诗的句式》、《中国新诗的形式之路》、《新格律的遗产》等。期主要理论主张为:一、格律体新诗历史脉络分为格律意识从自发到自觉、新月诗派、后新月诗派、1950年代建国以后、新时期以来雅园诗派、东方诗风六个时期。二、新诗格律化最根本的问题,徐志摩认为是“创格”,林庚认为是“建行”,我认为当今最根本的问题是:格律的理由。亦即:必须为“新诗”的“格律”领取“准生证”。格律的理由共有两点:一是虽然自由诗得到许多人青睐,但仍有许多人始终钟情于格律,其中还有许多人留连于旧格律,就是为了满足这一部分人的需求,我们也有必要去探索新格律;二是我们要从现代汉语实际出发,像古人创制诗律词律一样,找到符合现代汉语规律的新格律体式,这是我们实行语言变革以后必须补上的一课。三、格律体新诗的上限就是三美,底线呢?我认为就是限字。底线要解决“是不是”的问题,上限要解决“好不好”的问题。


      四、万龙生的理论
    万龙生(1941——  ),笔名余见,网名诗酒自娱,现居重庆市。1994年任深圳中国现代格律诗学会理事。世界汉诗协会副会长,“东方诗风”论坛前任站长,《东方诗风》诗刊社长。著有《格律体新诗论纲》(待版)。他的理论主张主要是将“现代格律诗”名称改为“格律体新诗”,并提出格律体新诗诗体形式划分的“三分法”理论体系。
    1、改用“格律体新诗”的名称。
“格律体新诗”和现代格律诗的名称并行于世,由来已久。1980,《中国诗宇宙》发表丁慨然先生的文章《格律体新诗概论》。1985年第4期《江西师范大学学报》曾编发陈良运的论文《试议格律体新诗发展前途》,1992年第5期《文艺争鸣》也曾编发孙大雨的文章《格律体新诗的起源》。由于种种原因,其时这个诗体名称并未受到广泛关注,以至于不为诗界所熟知。2005年,万龙生赴合肥出席“古典新诗苑”(“东方诗风”的前身)举办的诗会,他在诗会上提出“新格律诗”、“现代格律诗”命名不够准确,易与现(当)代人写的旧体格律诗相混淆,建议改用“格律体新诗”名称。对此,“东方诗风”论坛首先响应,并得到“中国格律体新诗网”会员的认同,于是一直沿用至今。
    2、提出“三分法”分类体系
    1985年,重庆出版社出版了邹绛编选的《中国现代格律诗选》,该书代序《浅谈现代格律诗及其发展》中对其所划分的类别做了分析:
   “中国的现代格律诗,除了上面所说的每行顿数整齐和每节互相对称并有一定押韵格式这两大类以外,还有一些变体,是在这两大类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请看艾青的《盼望》:
    一个海员说,
    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
    那一片洁白的浪花……

    一个海员说,
    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
那一阵铁链的喧哗……

一个盼望出发,
    一个盼望到达
    第一节看起来象自由诗,但它和第二节完全对称:两节的第一行都是两顿,第二行都是四顿,第三行都是三顿。第三节只有两行,每行两个顿,顿数和字数都整齐。这两行同前面两节最后一行都押相同的韵,因此全诗读起来非常和谐。这就是有变化的现代格律诗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另外,象公刘的《雷鸣二重奏》、郭小川的“秋歌》、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流沙河的《泪满金杯》、张万舒的《黄山松》等这种既有变化而又有一定格律的诗还很多。”
    正是受到此启发,1996年万龙生撰文《现代格律诗的无限可操作性》,将现代格律诗分为三种类型:整齐式、对称式、综合式,同时包括十四行、八行、四行等固定形式。并于1999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万龙生现代格律诗选》,其中作品都照此分类,使之成为如此分类编排的第一本个人诗集。
这种分类方法后来经东方诗风论坛讨论扩展,称为“三分法”分类体系。
“三分法”分类体系认为:格律体新诗诗体分为三类,即整齐对称式、参差对称式和复合对称式。其中,整齐对称式又包括三种基本形式:朗诵型整齐式(全为两字尾收句的朗诵句)、吟诵型整齐式(全为三字尾收句的吟诵句)和混诵型整齐式(朗诵句和吟诵句混合使用);参差对称式又包括四种基本形式:开放型参差式(句式先短后长)、收缩型参差式(句式先长后短)、凸型参差式(句式首尾短中间长)和凹型参差式(句式首尾长中间短);复合对称式又包括三种基本形式:变步整齐复合式(全部为整齐式,只改变步数的复合式)、变型参差复合式(参差式里的四种诗式相互组合的复合式)和整齐参差复合式(整齐式和参差式的复合式)。“三分法分类体系”之外,包括定行诗体:四行、八行、十四行三种定行诗体(曾名固定诗体、约定诗体),并分别与古诗中的绝句、五律、七律对应,这样就形成了格律体新诗的完整体系。


    五、孙则鸣的理论
    孙则鸣(1942——  ),网名孙逐明,湖南益阳人。《东方诗风》诗刊社副社长。其理论主张主要体现在《“对称说”对诗歌格律的统摄作用》、《程式化音步是新诗格律成熟的必要条件》、《大顿对称论〔汉语音节诗体〕简明法则》。
1、新诗整齐式和参差式理论全部都是对称理论的产物。整齐式就是以一个诗行为对称单元〔在音乐理论中被称为“节奏型”〕的对称形式,参差式是以几个长短句的集合〔即基准诗节〕为节奏型的对称形式,而复合式就是两种或两种以上节奏型的复合组合对称形式。故“三分法”严格的名称应当是“整齐对称式”、“参差对称式”和“复合对称式”。
“对称原则”可以遍无遗漏地描述所有的诗歌格律形式。
    2、要想新诗格律具备可操作性,音步程式化规定是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古诗的意义节奏也是有四字音步、三字步和句中的一字步的,可一字步只允许处在句首或句尾,主体部分一律程式化地划为两字步。新诗也应当借鉴其合理内核作类似的程式化规定:一是一字步只能处在句首或句尾,且相邻的必须是三字步,除此之外一律须作程式化处理。二是不承认四字步的存在,所有四字步都必须作程式化处理。
   3、大顿对称论:即诗句字数对称,诗逗对位对称。具体为:〔一〕音顿由词或词组组成,不允许程式化分割。基本音顿有七种:一字顿、二字顿直至七字顿。 。〔二〕诗句两分或三分成诗逗。能够中分或接近中分的诗句采用两分法,较大停延离句中较远者,一般采用三分法。相应诗句的诗顿必须“对位对称”,即停顿位置必须对齐。除六字顿之外,诗逗内部的小顿是否对位对称则不强求,能对称可以锦上添花,不能对称也无损整体的节奏美。〔三〕六字顿有两分式〔“33式”〕与三分式〔含“222式”、“132式”、“231式”〕两种。二者不允许互对,只允许自对。此法则可以保证音节诗体也能满足音步对称论的要求。〔四〕以一个诗句〔行〕为单元克隆成篇者为整齐对称式,以几个长短句的集合为单元克隆成篇者为参差对称式。二者综合运用者为复合对称式。〔按:整齐式与参差式的分野只看诗句字数,不考虑音步。〕

    值得提及的是,作为程式化音步论、音步对称论、三分法理论的主要倡导者,他后来逐渐怀疑,接着修正,最后断然舍弃了这些音步基础理论,转而重起炉灶,试图重新建立以许霆教授提出的“意顿”为基本节奏单元的音顿理论。他2016年又撰写了《论音顿体系的汉语诗歌节奏》、、《汉语音节诗概论》、 《我为什么要修正自己的“音步对称论”和“程式化音步说”》。
        一是舍弃了程式化音步论。格律体新诗音步分割的标准是词标准和词组标准互补的双重标准,它导致音步分割的不确定性。诗行顿数的处理充满不确定性,连一首诗究竟是格律体还是自由体都无法识别。程式化音步论就是用强制性的手段,给格律体新诗体打上一个最大的补丁,硬性规定:1、一字步只能处在句首或句尾,且相邻的必须是三字步。2、不承认四字步的存在,所有四字步都必须作程式化处理。他最终认为:“程式化音步说”完全是强词夺理的强制手段,是为解决音步分割不确定而不得已打上的丑陋的大补丁。
    二是舍弃了音步对称论。汉语节奏属于音顿而非音步节奏体系。音步对称论不符合朗诵实际,只能是一种主观臆想的空头理论。因为它错误地选择了“行内节奏”的音步模式,这是它行不通的根本原因。音顿对称理论的内容是:节奏只要求在等长诗行的内部,吟诵(朗读)诗歌时的自然停顿对称即可。其法则为:1、诗行里,各级音顿的字数分别相等;2、有规律地押韵。具体来说,就是在音节诗的分行排列形式里,各个级别的大顿的位置是上下对齐、相互对称的,即“诗行之间,各级大顿对位对称”。
      三是舍弃了“三分法”分类法则,转而倡导“两分法”:“三分法是一种对称规律的分类方式,它的存在价值和实用意义是不可否认的,在原有的音步对称理论里,它的确很直观,很管用。但是用它来给音节诗分类就不太合适;齐言诗视为整齐对称式没问题,长短句视为参差对称式也没问题,但是复合式单独成一类就麻烦了,因为齐言诗和长短句里都有复合对称式。所以本文只能沿用古人一直采用的两分法:齐言诗和长短句。”[(孙逐明《汉语音节诗概论〔初稿〕》,http://df.xlkf.cn/thread-7046-1-1.html]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 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9

主题

188

回帖

2

精华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36
 楼主| 发表于 2016-8-29 23: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死水吧 于 2016-8-30 22:04 编辑

      六、王端诚的理论
   王端诚(1941——  ),网名微斋先生,四川富顺人。世界汉诗协会理事,《东方诗风》诗刊主编。诗论文章有《格律化是汉语新诗发展的必由之路》、《当代汉语诗坛二元格局中的诗体创建》、《汉语新诗发展的一个美好愿景》、《关于新诗格律与格律体新诗——东方宣言》(起草)等。
    他的理论主张主要为:一、新诗的最大失误就是在突破了旧有体裁之后忽视了诗体的重新建立,在否定了文言格律之后没有能确立起白话诗的格律规范。二、格律,是成熟的诗歌音乐性的根本保证。只有新型格律的确立,新诗才可能重新走上艺术的正轨,才可能重新引领中国诗歌新潮流。三、新诗的格律应该是规范而灵动的。如果说,旧体严格的律诗只有固定的四种体式的话;那么,新诗的体式在三分法原则之下,是多种多样、千变万化的。前者是“以身试衣”,后者就是“量体裁衣”了。四、中国新诗必须重新从文言诗语向白话诗语转型的衔接点(这种“衔接”从文言文向白话文转型的第一天起就曾经开始过了)着手,继承汉语言的基本规律和借鉴诗词格律的的构建特征,在鲜活的时代语言的基础上去探索新诗外在形态的新的模式。


      七、余小曲的理论
    余小曲(1965——  ),网名晓曲,四川渠县人。世界汉诗协会会员,中国格律体新诗网站长,《格律体新诗》诗刊主编。主要诗论文章有:《新诗审美规范概论》、《简论格律体新诗的先锋性》、《韵式新诗概论(初稿》、《标点符号在格律体新诗建行中的使用》、《浅议非对称节奏新韵诗》等。
    他的主要理论主张为:
  1、格律体新诗是“规律用韵且音步节奏对称”的新诗,与之对应出现了“规律用韵而音步节奏不对称”的新诗。没有规律用韵就是自由体。[http://www.gltxs.com/thread-27-5-1.html]
   2、格律体新诗的要素包括,语言、意象、意蕴、用韵、音步、分行、体式,各要素相辅相成并形成其特有的基本规范。其中体式规范包括整齐对称式、参差对称式、复合对称式。基本体式下,由于没有具体的字数和行数限制,可以构建无限多样的具体形式。
3、自由体新诗的要素包括,语言、意象、意蕴、分行、体式,各要素相辅相成并形成特有的基本规范。与格律体新诗相比,少了用韵和音步两大要素。自由体新诗的自由性是以诗的共性要素为前提的,离开诗的共性要素而随意分行,不是自由体新诗的自由性特征,即不能称其为诗。
4、非对称节奏新韵诗,是格律体新诗的一种表现形式,注重诗歌的音乐美,但它不受节奏或音步对称的制约,只在句末或节末较有规律地使用相同或相近的音韵。
5、逗号类似于音乐中节拍延时,占据一个音符的位置,对诗歌节奏可以起到有效的调节作用,能充分融入诗歌的建筑美与音乐美之中。类似于逗号作用的还包括顿号、句号、感叹号、冒号、分号等占用一个字词的符号;破折号、省略号占用多个字词的符号也可结合音步划分的需要作为特殊考虑;引号、括号占用的字符对外在对称形式有影响,但不影响内在音步的划分。
6、格律体新诗规范
    一)整齐对称式(简称整齐式)
    1)同步整齐式,各诗节均为整齐式,而且各诗行音步完全相同。
    2)变步整齐式,各诗节均为整齐式,同一诗节各诗行音步相同,但存在音步不同的诗节。
    3)变言整齐式,各诗行音步相同,但不同诗节的字数不一定相等。
    4)杂言整齐式,各诗行音步相同,但各诗行字数不一致。
    (二)参差对称式(简称参差式)
    1)开放型参差式:句式先短后长。
    2)收缩型参差式:句式先长后短。
    3)凸型参差式:句式首尾短中间长。
    4)凹型参差式:句式首尾长中间短。
    5)变形参差式,上述不同形式的诗节出现在同一首诗中。
    (三)复合对称式(简称复合式)
            整齐式和参差式中各种形式共同组成的复合式。
    (四)特殊诗体(用韵和音步与通用规则同)
             四行体、六行体、八行体、十四行体
    (五)以上各种形式的用韵均适用于下列规范
    1)通韵式(同韵到底)
    2)隔行韵(可间隔一行,也可间隔多行)
    3)节转韵(不同的诗节可押不同的韵)
    4)可放宽同韵与近韵均可使用


        八、李长空的理论
        李长空(1971一  ),原名李家庆,四川绵阳人。他主张泛格律诗观,关于新格律诗理论的论文主要有《中国自律体新格律诗论》、《论格律体新诗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主要新格律思想有:
    1、我国古代诗歌体式繁多,经历了从自由到自律、从自律到共律、    又从共律再到自律这样一个共存共荣的发展历程。
    2、虽然我国自律体诗歌创作已经有几千年历史,佳作不计其数,自律体诗歌并非当代首创,但“自律体新格律诗”的理论命题,却是由当代诗人黄淮先生首先提出。我认为“自律体新格律诗”是客观存在的,它是对我国古代自律体诗歌的艺术传承。
    3、自律体新格律诗的审美共性包括:一、抒情性。二、意象美。三、语言美四、音乐美。五、意境美。
    4、自律体新格律诗不仅表现在对诗体形式的自创追求,更主要的是体现在诗人对“以诗开慧,以爱塑魂;以律立体,以意传神;节奏和谐,韵式有序;律随情移,量体裁衣;自律创新,繁荣新诗”的创作自觉。自律体新格律诗律随情移,体式不拘,有形不定型,追求的是一种诗歌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
    5、自律体新格律诗的自律性,亦是以诗歌的共性要素为创作前提的。只有遵循诗歌创作的基本法则,在共性要素的必要限制中,它才可能拥有真正的自律;没有限制的自律体新格律诗是不存在的,即便存在也难以成其为“诗”,这是“自律”与“诗”的艺术辩证关系。
    6、格律体新诗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基本形成了以音韵和节奏对称为基础的三种诗体形式,即整齐对称式、参差对称式和复合对称式,并能根据此三种基本形式的延伸创作出无限多样的具体形式,亦即“一诗一体”或“自律体”。
    7、格律体新诗的约定形式,即经过诗人们千百年的创作实践而逐渐固定下来的那些艺术表现体式。包括十四行体、四行体、八行体、岸柳倒影式、 民歌体、汉俳体、郭小川体(又称“新辞赋体”)、贺敬之体(又称“阶梯式”)等。


    九、赵青山的理论
        赵青山(1965一  ),网名死水吧,山西省平遥人。他主要从事现代格律诗的历史与理论的研究。他将现代格律诗的历史分为启蒙时期、新月派时期、现代派时期、民族化时期、雅园诗派时期、东方诗潮时期以及台港海外探索。论文《自律共律格律——试论现代格律诗体的基本形态》发表于《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主要论点为:首次提出“自律共律格律”的现代格律诗体的分类体系。依据闻一多“相体裁衣”理论,指出东方诗风论坛和中国格律体新诗网关于“整齐对称式”“参差对称式”“复合对称式”三分法只是强化了“相体裁衣”论的限制性特质,无法科学阐释定行定言定韵等共律性诗体,更无法阐释固定诗体;指出固定诗体是共律体的特殊形式,代表现代格律诗的最高美学追求,单独定型成体是现代格律诗发展的必然要求。指出“自律共律格律”分类体系能够涵盖并诠释所有试验过的新诗体,是迄今最为科学完整的分类体系。针对当今诗界质疑“现代格律诗”名称科学性的观点,着重分析了“现代”两字的丰富内涵,批评了对这个名称的错误认识。
      经过2012年的论争和思考,赵青山将黄淮、周仲器提出的“自律共律”拓展为“自律共律格律”的现代格律诗分类体系。他认为:自律体包括整齐式、对称式、复合式、图像诗,共律体包括定行诗、定言诗、定韵诗,格律体是整齐式、对称式的定行、定言、定韵形式。具体来说,“整齐式、对称式、复合式”如果趋向于定行、定韵,或者趋向于定言、定韵,就成为共律诗;“整齐式、对称式、复合式”如果同时趋向于定行、定言、定韵,就成为格律体。自律体是现代格律诗的低级形式,格律体是现代格律诗的高级形式,是定型新诗体。诗体具有固定性,体现了新诗格律的最高美学追求。自律、共律、格律共生并存,才是现代格律诗的基本形态。
      他认为: 新诗是在破除传统古典诗律基础之上产生和发展的,新诗人虽然一开始就有了破旧立新的意识,但是内心对固定诗体形式是排斥的。因此,新月派新诗格律化的最高目标是追求层出不穷的新诗格式。多年来,新诗人羞于言及固定诗体,诗评家对此话题也是讳莫如深。直到1962年,美籍华人学者周策纵教授在纽约《海外论坛》月刊39期发表文章《定形新诗体的提议》,固定诗体才逐渐进入新诗人的视野。1982年,诗人丁芒在《从新诗散文化谈到建立新诗体》一文中提出创建固定新诗体的主张:“我觉得,创立一种或数种固定的新诗体,是六十多年新诗探索过程的经验所指,是新诗发展之必需,也是新诗从目前困境中的振拨的途径。”现阶段新诗人试验的固定新诗体如六言律绝(香港诗人晓帆)、六六谣(太原诗人蒋言礼)、九言十二行诗(吉林诗人梦桥)、汉俳、小汉俳、定言十四行花环体、定言八行花环体、九言律诗等至少都同时具备了定言、定行、定韵这些定型新诗体的基本要素,都有共同约定的格律形式可供大众效仿,有的同一诗体也出版了专门诗集。可以说,在此基础上逐步走向格律定型,这些诗体完全可以成为定型新诗体的雏形。


        十、刘涛的理论
      刘涛(1971——  ),博士,副教授,河南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他在《百年汉诗形式的理论探求——20世纪现代格律诗学研究》中论述:一、新格律诗派对“格律”的广义解释,是用“格律”指称诗的所有形式要素。既然这一诗歌运动以新诗的形式建设为中心课题,那么称它的理论主张为“新形式诗学”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围绕新诗形式重建与再造的实践与理论探索的一切努力,皆可纳入“新诗形式运动”与“新形式诗学”的范围内予以考察。由于“新诗形式运动”的实践与理论探讨的目标,是为了创建“现代格律诗”,因此,可以把“新诗形式运动”中的理论探讨部分成为“现代格律诗学”。二、现代格律诗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七个时期:从1917年刘半农发表《我之文学改良观》并提出“增多诗体”的主张,到1925年刘梦苇发表《中国诗底昨今明》,属现代格律诗学的滥觞期;从19264月新格律诗派在《晨报副刊·诗镌》发起新形式运动,到19327月徐志摩主编的《诗刊》、19329月柳无忌等主编的《文艺杂志》相继停刊,属现代格律诗学的生成期;从1935年底梁宗岱等人在《大公报·文艺》编辑“诗特刊”,到抗战开始,属以京派为主体的现代格律诗学的发展期;从抗战爆发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属新诗形式问题的艰难求索期;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文革”开始,属十七年现代格律诗学的大发展时期;从1977年臧克家发表《新诗形式管见》,到90年代初,属于现代格律诗学探索的复苏与初步总结期;1994年雅园诗派诞生至2010年丁鲁《中国新诗格律问题》出版,属于现代格律诗学总结期。其中,最后两个时期可以合并为一个时期。三、“五四”文学革命,总的倾向强调的是“分”,通过与传统文学的剥离来建立自身的现代性,确立自身的合法性,白话诗学革命以“分”确立了文言与白话、新诗与旧诗、自由诗与格律诗相互对立的二元对立模式。20世纪90年代以后,现代格律诗理论探索的总倾向,则是对于“合”的呼吁与要求,对“二元对立”模式的警惕与抛弃,这不但体现在如何看待与处理新诗与旧诗、中国诗与外国诗的关系上,而且还体现在对于格律体与自由体关系的看法上,体现在对于格律体内部各种体式关系的把握上。现代格律诗在谋求自身发展时,并不排斥自由诗的发展,而且还认识到自由诗的优长,认为自由诗也有其“节奏韵律”,提出格律诗向自由诗学习。与“合”相对应,就是在诗体上主张重建规范。


        十一、任雨玲的理论
        任雨玲(1976——  ),网名曲径通幽,北京人。《格律体新诗》编委。她曾撰文《小议顶针在格律体新诗中的运用》,探讨诗艺对格律体新诗中的作用。她认为顶针也是一种修辞格式,作为格律体新诗的一种表现技巧,顶针的运用自会提升格律体新诗艺术品质。古代的诗词、小令、对联中都有运用顶针的典范之作。在格律体新诗中运用顶针,从内容的角度看,有以词语为主的顶针,也有以句子为主的顶针;从形式的角度看,有外顶针,即第一句的第一个词语和第二句的后一个词语相同;也有内顶针,第一句的后一个词语和第二句的第一个词语重复,或者前后两句句内的词语重复出现。只要它们在一首诗中有规律地出现,或者在诗句中,或者在诗节中,就会给新格律诗增添无穷魅力。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 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9

主题

188

回帖

2

精华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36
 楼主| 发表于 2016-8-29 23: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死水吧 于 2016-8-29 23:26 编辑




第六节    万龙生的十四行诗和八行诗

      万龙生是新世纪新诗格律化运动的领军人物,也是格律体新诗“三分法”的创始人。他写了大量符合“三分法”(整齐式、参差式、复合式)分类规范的新诗,但对定行诗体情有独钟。他于20079月由雅园出版公司出版了诗集《八行十四行诗百首》,收入十四行诗65首,八行诗109首。
    诗集中十四行诗大致分两类:一是严格遵从西方十四行的格律,二是对原来格律有所改造。体式上有整齐式,也有参差式。韵式上有的遵从西方格律,运用交韵、抱韵、随韵,有点追求偶句押韵、句句押韵。编排上每首诗后以题解的方式注明格律状态(三分法类型、押韵方式和节奏特点)。
    诗集中八行诗有整齐式,也有参差式。诗集后附录《关于八行体新诗的思考》概述了八行体新诗的历史。新诗婴幼儿时期,郭沫若、刘大白、戴望舒等就写过八行体新诗;50年代,公刘、沙鸥也写过这种为诗人读者喜爱的八行体新诗;80年代以来,刘征、刘章有意识地尝试写作八行体新诗,刘征写的是整齐体,每行均为四步,也仿照律诗格律样式,中间四行两两对仗;刘章写的是对称体,也是中间四行两两对仗,步数有所变化,这也可视为八行体新诗中最为严谨的“律体”。短短八行,在分节、韵式、对称方式存在很多变化,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值得提及的是,万龙生对于“岸柳倒映式”八行诗体的推广。他自从接触到戴望舒的《烦忧》之后,就对这种诗体欲罢不能。《烦忧》共两节,每节四行,每行九言,ABAB韵式,第二节是第一节的倒读,循环往复。他依据此模式试做了多首,并在东方诗风论坛大力推广,王端诚、晓曲、刘贵宝等新老诗人积极响应,逐渐成为一种比较规范成熟的固定诗体。如:

   《白马》
  万龙生

在那辽阔的草原
有白马疾驰而过
倏忽消失于天边
他是在追逐什么

他是在追逐什么
倏忽消失于天边
有白马疾驰而过
在那辽阔的草原










第七节    王端诚的十四行诗花环体及宋词新译


          在格律体新诗界,王端诚是一位优秀的新旧诗创作两栖诗人。他自幼熟读文史典籍,谙熟诗词技巧。2005年以来,受万龙生等朋友影响,他接受了格律体新诗的理念,以其擅长的古典技法,创作格律体新诗。他将古典诗词的格律,融会贯通于新诗格律技法之中,新瓶旧酒,以艺成律,其诗作为新诗格律理论提供了许多标准的成熟的范本。他于2007年出版了格律体新诗集《秋琴集》,2010年出版了《枫韵集》,2014年出版了现代汉语格律诗集《梦弦集》和文言诗词联集《尘踪情影吟稿》。他的格律体新诗,严格遵从“三分法”分类规范,“整齐式、参差式、复合式”三式俱全。赵青山在诗论《王端诚格律体新诗诗艺简析》中论述:“王端诚的新诗,一是美在诗境,作诗着眼提炼意象,营造意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二是美在诗艺,作诗着眼修辞,立足规律,以艺成律,艺精律严;三是美在诗律,作诗着眼自律,立足成格,诗律规范,诗格成体。”
          对于新诗的诗体建设,王端诚着意于外来诗体十四行诗的中国化。
      十四行诗在移植中国的过程中,诗人们尝试过所有的诗节排列形式:4442式、4433式、33332式、86式、68式等等,王端诚独爱后两句独立式。因为,以最后两句独立作结,符合中国人结尾点题,画龙点睛的审美心理。十四行在移植中国的过程中,诗人们尝试过整齐式、参差式诗行排列形式,王端诚独爱整齐式,因为中国人喜欢整齐的诗歌格律。十四行在移植中国的过程中,诗人们运用白话入诗,在技艺方面很大的突破。王端诚就在修辞方面用足了功夫。反复、对称、对仗、顶针等等,在诗句中频频出现。特别是押韵。中国诗人写十四行诗,大多数沿用外国的用韵规律,像交韵、抱韵、随韵等,而王端诚却用古典诗词的押韵习惯,像句句押韵,偶句押韵,双声叠韵等,对外国格律加以改造,使韵律民族化,大众化。十四行诗到了王端诚的手中,真正成了地地道道的中国货。
      二十世纪初,伴随十四行诗的到来,一种定型的、格律森严的十四行花环体也传入中国。这是历史上欧洲诗人在长期监禁中反复琢磨才定型的一种诗体。全诗共十五首十四行诗,前14首的首行和末行顶针相联,即后一首的第一行用前一首的最后一行,上下衔接,第14首的末行用第1首的首行,从而勾连成环状,而每首诗的第一行合起来,又串成第15首,首尾相连由此得名“花环”。这种诗体,因其谋篇布局、语言技法、意蕴旋律深具中国风味,受到大多数新诗人的喜爱。王端诚于2007年创作了十四行“花环体”《秋菊之歌》(十三言),2016年创作了十四行花环体《世纪之约》(十言)。这两首诗均采用诗人喜爱的4442诗节排列形式,单首诗体,以两句作结,点题,点睛;诗行整齐,节奏规律。其中《秋菊之歌》,将排比、对仗、反复,以及句句押韵、偶句押韵等诸多古典诗词的民族化元素,融入外来格律之中,加速了中外格律的同化过程,为利用、改造外来格律提供了可信的参照,也成为十四行诗体移植中国后,民族化、大众化的经典之作。
      王端诚在十四行诗中国化过程中,还尝试运用这种外来诗体演绎中国宋词的主旨神韵。即运用新诗格律规范“完全限步说”(整齐式)形式,依据原词的主旨和意境,再创作为十四行新诗。200512月,他将新近创作的取自69位宋朝词人词作(始自北宋初寇准,终于南宋末张炎)主旨和意境的80首十四行新诗,取名《十四行今译宋词》结集待版,为中外格律诗体、新旧格律诗体相互参照、融汇贯通开创了新的途径。如:

姜夔《扬州慢并序》
      淳熙三年(1176)冬至,我路过扬州,昨晚雪停,四周尽是野草;进城一片荒芜,湖面冷清,黄昏时只听见军营悲凉的号声,使我十分哀伤。今昔对比,就谱写了这阕词。萧德藻老先生说:“真有《诗经.黍离》一样的伤感啊!”

在淮南名城中竹西亭的侧畔
我下马暂歇刚刚开始的旅程
沐春风举目四望无边的旷野
荒凉中尽是些杂草野麦丛生

自南下敌人的铁蹄疯狂践踏
残山破水都憎恶这不义战争
近黄昏唯有军营中悲凉号角
冷清清陪伴一座劫后的空城

在这里杜牧之曾经留下佳句
如今若重来肯定会使他心惊
纵有当年那样的梦境和才气
恐怕也难以描写此刻的悲情

二十四桥下仍悄悄荡漾明月
有谁还会是桥边红药的主人




第八节    赵青山的《十四行花环体诗选》和八行花环体


        十四行花环体是历史上欧洲诗人在长期监禁中反复琢磨才定型的一种诗体。 由于格律甚严,诗体难做,所以诗作少,介绍也少,读者对其知之甚少。2016年,赵青山将从诗人已经出版的诗集,以及网络、博客中搜集到的近30首十四行花环体诗结集出版《十四行花环体诗选》(雅园出版公司)。从诗作类型看,近30首诗大致有十多首属于参差式,有十多首属于整齐式,整齐与参差并分天下。从韵律来看,以偶句押韵、一韵到底为主,兼以交韵、抱韵等。从表现内容来看,以抒情诗为主,如《献给母亲的花环》是写给母亲的颂歌,《玉花环》是献给父亲的寿礼;也有叙事诗,如《柳堡的故事》、《剑侠与刀客》。这也表明,十四行花环诗体虽然来源于西方,是一种移植的外来格律诗体,但从表现内容、遣词造句、节奏韵律、结构章法等,差不多已经完全民族化,成为一种地地道道的中国新格律诗体。这也是新诗史上第一部十四行花环体诗选集,属于补白之选。
        为验证定型新诗体存在的可能性,他以八行诗为例进行了试验。2016年,他试写了几首八行新律诗,有《痛悼周仲器老师》(十言)、《车辙》(十言)、《春到杏花村》(十言)、《致皮影艺人》(九言)、《致街头画家申亮》(九言)等。这几首诗,全诗八行,偶句押韵,平仄不计,中间四句两两对仗,有的九言,有的十言,但每行节奏和字数须一致。这实际上是对刘章、高昌倡导的整齐式白话格律诗的定型化。这两种诗体,有可以供大众共同遵循的格律形式,完全能够成为定型新诗体的雏形。
        受益于十四行花环体新诗格律的启发,赵青山尝试写作了一首八行花环体新诗《古城女杰梁奔前》,每首诗八行,九言,共九首诗。前八首每首第一行为前首末一行,最后一首末一行为全诗第一行。每首诗第一行又可组成一首九言八行新律诗,成为第九首。全诗循环往复,勾连成章,故可称为八行花环体新诗,也是新诗以来第一首可以定型化的“国产”花环体新诗。

古城女杰梁奔前(八行花环体新诗)

                  1957年,日军随军翻译官渡边龟二郎给中国红十字会写信,讲述他亲眼目睹平遥女杰梁奔前牺牲的经过,并表示深深的敬意与道歉。
                                                                                                                                                            ————  题记

  一
太岳山有幸埋葬英烈
松涛声阵阵如泣如歌
小女子抗日出生入死
赴国难壮举撼动山河
你是古城的热血儿女
你是三晋的巾帼女杰
三岔口树起巍峨丰碑
汾河水含泪声声呜咽
汾河水含泪声声呜咽
壮烈的事迹载入史册
生乱世恰逢日寇入侵
为救亡宣传抗日救国
送情报勇闯鬼子哨卡
做军鞋熬过日日夜夜
收公粮送给前线儿男
小女孩支前日夜奔波
小女孩支前日夜奔波
传奇的故事惊心动魄
刘政委遭遇敌人追捕
梁奔前将他藏匿草垛
鬼子兵搜查千钧一刻
情急下呼喊跑出院落
鬼子兵追赶遇弹倒地
神枪手退敌躲过大劫
神枪手退敌躲过大劫
两颗心碰撞火花迸射
远近闻名的神枪射手
老少皆知的支前劳模
山坡上练兵双双互助
小河边读书你诵我和
春风里花香飘向四野
战火中绽放爱情花朵
战火中绽放爱情花朵
疆场上情爱瓜熟蒂落
入党誓言当结婚证词
保卫家国愿抛洒热血
婚后三月送夫上战场
村口路边难分亦难舍
老天爷无情棒打鸳鸯
杀倭寇伴侶长星陨落
杀倭寇伴侶长星陨落
咽血泪抗日永不停歇
招姐妹组织县妇女会
搞生产自救红红火火
小鬼子扫荡寒冬腊月
和鬼子周旋神出鬼没
那一年区委遭敌袭击
女英雄不幸惨遭捕获
女英雄不幸惨遭捕获
四五年除夕黎明时刻
大批的鬼子扑向山村
乡亲们仓促遭敌围截
凶猛的狼狗吐着长舌
恶大佐追问八路下落
为乡亲奔前挺身而出
火红的青春瞬间定格
火红的青春瞬间定格
日本兵惮悔娓娓诉说
女英雄忍辱不肯苟且
女英雄誓死不肯屈节
哪怕寒冬里扒光衣裳
哪怕头顶上刀光闪烁
为信仰不惜赴汤蹈火
太岳山有幸埋葬英烈
太岳山有幸埋葬英烈
汾河水含泪声声呜咽
小女孩支前日夜奔波
神枪手退敌躲过大劫
战火中绽放爱情花朵
杀倭寇伴侶长星陨落
女英雄不幸惨遭捕获
火红的青春瞬间定格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 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9

主题

188

回帖

2

精华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36
 楼主| 发表于 2016-8-29 23:28: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死水吧 于 2016-8-29 23:30 编辑



第九节    两网两刊的定行诗体


      以“三分法”(整齐式、参差式、复合式)为标志的格律体新诗,诗人在创作一首诗之前,他对于全诗几言、几行、几节没有明确的目标,在诗行、语言、音韵等方面也没有明确的规定性,只是随着情绪的流转随机形成一定的规律性,它追求一种自我约束的规律,是现代汉语格律诗体的低级形态。
      201111月,黄中模教授利用到成都签订出版事宜的机会,把他建议深入发展格律体新诗定行诗体的想法与中国格律体新诗网余小曲、谭宁君进行了交流与讨论,认为格律体新诗发展到今天有选择定行诗体来深入探索的必要。首先从“四行体”、“六行体”和“八行体”着手探索更有利于形成更广泛的共识。选择这三种诗体新诗的主要原因在于精短诗歌更利于推广与传播,特别是可以与书法和绘画的尺幅结合,借助于通过书法与绘画的途径更易于获得广泛的社会影响。
     他们认为三种诗体的格律规范可分两步进行。第一步,不讲平仄规范,只规定“音步的对称与押韵的规律”,自觉运用现有格律体新诗规范;第二步适当引入平仄规范,只要求诗行内部与诗行的对称位置平仄交替即可,无需考虑借鉴近体诗严格的对偶与粘对等法则。
        其他诗人也分别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万龙生认为:一是在名称上还是用“定行体”好,因为除行数外,还可以根据“三分法”产生许多变化(四行不能形成复合体),实际上并不“固定”,不宜称为固定诗体。二是就格律规范来讲,第一步事实上大家已经做到,不妨从第二部开始试验。
       张先锋认为:这几种诗体直承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可以分别与五绝、七绝、五律对应(十四行可与七律对应)。
         张斌认为:格律体新诗,规则越简单易学越好,这样就可以因情赋诗、因情设体,自设规矩,而又中规中矩。四行、六行、八行、十二行,都是可行的。
        扬恒学认为:八行诗应该借鉴近体律诗的一些特色作为格律标准,平仄可以放弃,对仗是其中重要的一环,不宜放弃。

      中国格律体新诗网采取了如下措施推行定行诗体试验:
      一、网站特设“四行体诗”、“六行体诗”“八行体诗”、“十四行体诗”专栏。
          二、从《格律体新诗》诗刊第六期开始,开辟(四行体、六行体与八行体)格律体新诗专栏,选登优秀作品。
          三、设立“精品奖”,每季度评选一次四行体、六行体与八行体格律体新诗优秀新作,参照“春季诗赛”的评选方式制定获奖细则,凡获得“精品奖”的作品,一律给予50元的奖励。
         四、对获得“精品奖”的格律体新诗作品,同时给予不少于500字的专评,并刊登在《格律体新诗》纸刊发布。
          五、网站颁布定行诗体创作宗旨规范:
             1、作为固定诗体,仅仅表示可以作为创作常态的形式,不表示只能有这几种固定形式。
             2、以行数作为固定诗体分类表述,仅仅表示一个简单明了的分类。
             3、以格律体新诗的“三分法”直观的外在形式作为二级细分,包括,整体体、参差体和复合体三种形式;整齐体还可以用“几步几言”作为三级细分。
            4、三种形式的构建是以“音步”分割为基础的。
  
          五年来,中国格律体新诗网的主要诗人大都参与了“四行体诗” 、“六行体诗”、“八行体诗”、“十四行体诗”的试验,如:木依秋、曲径通幽、玉凤玲 、李长空 、马上 、马世成、扬恒学、临枝拾碎影、大刀李征、过河兵 、晓曲、大浪沸腾、黄淮、山林退士、西铁、林海雪狐、金谷、黄杨子、碧海冰心、张茹兰、司马鸣冀、老淡、明月居士、南极石、周建昆、汪洪亮、李平、燕北冰、泉水、大彦、古道老杨、黄杨子、桃园郎、李金龙等,这些诗作大致有几千首。大多遵循“整齐、对称、复合”的“三分法”分类规范。 余小曲还试验过平仄交替尝试的八行体新诗,扬恒学则坚持自己的艺术追求,创作了不少中间四句对仗,偶句押韵的九言八行新律诗,使这种诗体初步趋向定型化。

       十四行诗是一种较为成熟的定行诗体,两网两刊的诗人们对于十四行诗情有独钟,将其纳入了格律体新诗的整体框架,遵照“三分法”原则,冲破了“意式”、“英式”的藩篱,按照“整齐体”、“参差体”、“复合体”三种体式,创作了大量优秀诗作,除万龙生、王端诚外,还涌现出不少优秀诗人。据万龙生《网络助推十四行》推介有:
        一、张先锋的十四行诗中,《欧洲行吟》组曲以异国情调、异国文化引人入胜,成为其代表作,以多首十四行诗合成的叙事长诗《四姑娘山的传说》,拓宽了十四行诗体形式。
        二、 宋煜姝所创作的十四行诗,自觉遵循格律体新诗的创作规范。格式多为四四四二,呈现了起承转合的特点。句式不拘一格,用韵比较灵活,一韵到底,转韵、交韵都有尝试。题材范围涉及情感抒发、志趣展现、哲理思辨、现实讽喻等等。
        三、周琪所作十四行诗以复合式居多,往往前面三节是对称的四行参差式诗节,最后两行为整齐式。多以山水入诗,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诗风细腻柔美,彰显女性特点。
     四、马德荣的“知青十四行”系列作品,严格遵循格律体新诗规范,“整齐、对称、复合”三式俱全,并在部分诗作中引入了平仄尝试。
      五、余小曲的十四行诗,格律遵循“三分法”,题材多涉足时事,既歌时颂世,也针砭时弊。《叶子十四行》获得世界汉诗协会第二届全球编钟奖新诗类银奖。
        六、任雨玲的十四行诗,整齐式、对称式、复合式兼而有之。诗风清新柔美,凝练俊逸。如《情歌如此美丽》、《联山湾情歌》具有民歌风味,《最是人间四月天》意蕴清新,情韵悠远。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 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9

主题

188

回帖

2

精华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36
 楼主| 发表于 2016-8-29 23:4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死水吧 于 2016-9-9 22:48 编辑


第十节    新世纪的新诗格律理论讨论与争鸣



          从对现代格律诗发展脉络的梳理来看,对于新诗形式问题以及新诗格律理论的讨论与争鸣,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讨论与争鸣,可以使各种理论主张、学术见解竞相发出自己的声音,亮出自己的本色。从启蒙时期、新月时期、现代派时期、建国初期,到雅园诗派与东风诗风时期,各个不同时期的讨论与争论,都会使不同意见的分歧得到充分阐述与彰显。这些分歧通过相互摩擦,相互碰撞,相互融汇,每一次都会使新诗格律化前进的目标更加清晰,前进的步伐也更加稳健。
          新世纪新诗格律理论讨论与争鸣的特点:一是参与面广,得益于网络的便利,覆盖了全国各地的诗人和学者;二是专业性强,参与者大多都是理论与创作兼而有之的两栖诗人和学者。三是理论内涵加深,所涉及的论题大都是新诗格律深层次发展不容回避的主要问题。所以,无论论题是否有明确的结论,它都将促使人们思考与反思,都将整体推进新诗格律化进程。


      一、常熟诗会的分歧
       2007102021日召开的常熟会议,全称是“新诗格律与格律体新诗理论研讨会”。由时任常熟理工学院党委书记的许霆在常熟理工学院主持承办。出席研讨会的有蒋登科、黄淮、许霆、鲁德俊、周仲器、潘颂德、万龙生、吕进、毛翰、程文、丁鲁、孙则鸣、王端诚、杨继晖等来自全国各地的20余位著名诗人和诗学研究专家。这是新时期新格律史上一次承前启后的重要会议。
      和雅园诗会相比,可以这样说:雅园诗会有共识,常熟诗会有分歧。雅园诗会的共识集中在团结了几乎全国所有的著名诗人,甚至包括不少自由诗人与会,见证了现代格律诗的艺术魅力,提出了“鲜明和谐的节奏,自然有序的韵式”的创作宗旨;常熟诗会的分歧集中在以黄淮、周仲器为代表的深圳中国现代格律诗学会和以万龙生、孙则鸣为代表的东方诗风论坛,对于新诗格律深层次发展的很多具体问题,各持己见,难以统一思想。
        一是名称问题。虽然2005年东方诗风论坛就已决定以“格律体新诗”取代风行了半个世纪之久的“现代格律诗”,而这次会议也是使用此名称的专题研讨会,但就会议纪要行文来看,现代格律诗、格律体新诗、新格律诗等各个名称并用,可见名称并未统一。
        二是雅园诗派问题。周仲器和黄淮提议竖起“雅园诗派”的旗帜,丁鲁认为:雅园有诗无派。万龙生、孙则鸣、王端诚遂认为作为一个学术概念,“雅园诗派”还不具备必要的条件,从严肃的态度出发,还是不提为好。
      三是“自律体共律体”问题。“自律共律”是黄淮周仲器为现代新诗格律分类提出的一对诗学概念。万龙生等认为,“自律”和“共律”只是诗人在格律诗创作过程中存在的一种规律,而不宜以之命名体别。
       四是界限问题。黄淮周仲器强调现代汉语格律诗应当具有“鲜明和谐的节奏,自然有序的韵式”的特征,万龙生等认为这样的表述没有划清格律诗与自由诗的界限,格律诗与自由诗的根本分野不在于是否有“鲜明和谐的节奏”,而在于其节奏是否有一定的规律。
             所有这些分歧,虽然当时求同存异,但大都成为日后争鸣的主要论题。


      二、名称科学性的讨论
         新月派当年提倡新诗格律建设时,并没有为这种有别于自由诗的新体诗命名,人们一般把这种诗体称为“新格律诗”。1950年代,何其芳将其命名为“现代格律诗”,很快得到认可,沿用达半个世纪之久。尽管其间也有诸如白话新体诗、新格律诗等提法,但是都未能流行。1993年,丁元、黄淮、思宇等沿用“现代格律诗”名称在深圳成立深圳中国现代格律诗学会,并编辑出版《现代格律诗坛》(共11期)传播新诗格律化理念。2005年,“古典新诗苑”的诗人在合肥聚会,决定成立东方诗风论坛。万龙生提出几个名称让大家选择,最后确定“格律体新诗”,认为这一名称更为科学合理。后来万龙生曾多次撰文阐述改名原因。
         “自1980年代以还,中国诗坛出现了两个引人注目的诗歌现象,即诗词的复兴与现代格律诗的再起,致使诗歌版图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自由诗垄断诗坛的局面已经一去不返了。这样,再使用‘现代格律诗’概念无疑已经不恰当了。因为按照其原本的理解不包括现代诗词创作在内的;而事实上当代诗词创作已经复兴,实际上不应该也不可能将其排斥在‘现代格律诗’之外。
          ‘现代格律诗’曾经起到建设性的作用,我在纪念何其芳诞生100周年的文章中曾经把何其芳‘现代格律诗’理论的影响分为三个时期:1950年代至文革结束为‘现代格律诗前期’,1970年代末至2005年为‘现代格律诗后期’,2005年以后为‘格律体新诗时期’。看来这是完全符合格律体新诗的发展轨迹的。如今,作为一个曾经的诗学概念,‘现代格律诗’的确已经结束了历史使命。”[万龙生《“现代格律诗”术语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74d2fe4010183ey.html]
          “新时期以来,由于传统诗词的复兴之潮来势甚猛,‘现代格律诗’的名称就因为违背了定义的‘排他性’原则而容易引起歧义,导致混淆:很明显,当代诗词不能说不是‘现代格律诗’。有鉴于此,‘东方诗风’论坛诗友2005年在合肥聚会,就提出将‘现代格律诗’更名为‘格律体新诗’。这样,既能明确其‘新诗’ 身份,有别于当代诗词,又旗帜鲜明地与自由体新诗划清了界限,破除‘新诗即自由诗’的谬见。”[(万龙生《诗体重建的硕果——谈新时期的新诗格律建设》,2012
      万龙生认为:“对一个事物冠以准确的名称,对于研究的深化,对于对象的认识,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然而,尽管“格律体新诗”这个名称得到了部分诗人和学者的认可并逐步推广,但仍有人对此名称的科学性问题表述了自己的不同见解。

      刘涛(河南大学文学院博士):“现代格律诗”之所以能得到大家认同,与其中的“现代”一词有密切关系。何其芳当时提出该名称,着眼的就是“现代格律诗”的“现代性”,即它是与现代口语相一致,更能表现现代生活的一种诗体。因此这个名称比“新格律诗”的名称要更为恰切一些,内涵也更丰富。这个名称是否易于和现代的旧体诗词相混淆呢?笔者认为不会,具体理由为:当“现代格律诗”作为一个名称流行开来之后,词语的约定俗成性,会使大家一看到这个词,就明白其“所指”是什么,不会把它与旧体诗词联系起来。对“现代格律诗”的不同命名与理解的分歧,说明要真正统一现代格律诗的命名,还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刘涛:《百年汉诗形式的理论探求——20世纪现代格律诗学研究》,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373——374页。


      赵青山:“现代格律诗”这个名称是否与现当代诗人创作的诗词相混淆,那就要看现当代诗人创作的诗词和新格律诗的区别究竟在哪里了。
依照吕进、万龙生等人的观点来推论,现当代诗人创作的诗词因为是在现当代创作的,是有格律的,所以属于“现代格律诗”范畴,那么现当代诗词成为“现代格律诗”的根本原因就仅仅在于作品创作的时间性。事实是否确实如此呢?作为诗词,无论是现当代诗人的创作还是古代诗人的创作,它和新格律诗的根本区别完全在于使用语言的不同,而不在于创作时间的不同。诗词创作使用的是古代汉语语言,隶属于古代汉语语法系统;现代格律诗使用的是现代汉语语言,隶属于现代汉语语法系统。大家都知道,现代汉语语法系统和古代汉语语法系统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体系,它们在词序、语序、声韵等方面有着根本的区别。那么,现当代诗人运用古代汉语语言、古典诗律创作的诗词,怎么能够成为“现代格律诗”呢?同理,现当代诗人运用现代汉语语言创作的很多七言(或五言)八行诗,即使符合颈颔联对仗的特征,也不可能被人称为古典律诗,相应的只能被称为“现代格律诗”,因为它们也是“现代格律诗”中定型诗体的一大类型。所以,用“现代格律诗”来统称新诗发生以来所有具有格律特征的诗体,并不会和现当代诗人创作的诗词相混淆。其中“现代”两字内涵丰富,一是代指“现代汉语”,意为现代汉语格律诗的简称,二是实指这种诗体表现的是现代生活,三是特指这种诗体运用的语言是现代汉语而不是古典文言,其语法意义在词序、语序、声韵等方面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表达的概念意义相当明确,根本没有任何歧义。对于这样一个较为科学合理的诗学概念,新格律诗界若是弃之不用是很可惜的,因为这并不是概念本身的错误所致。[赵青山《自律共律格律》,,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总第185期,第40


      王端诚(《东方诗风》诗刊主编):尽管我在一定程度上赞同并使用这一提法(格律体新诗——引者注);但我有保留,即此一提法从侧面承认了“自由体新诗”的存在,而我过去、现在和将来,永远都不会承认“自由诗”是什么“诗”。有诗不自由,自由即无诗,这个世界上哪里有什么“自由诗”存在过?把分行的散文硬派为“诗”,是百年汉语诗坛的惊天误会!“诗歌”一词,本身就含有“格律”的意思,因为无律不成诗,“格律体新诗”一语中的“格律体”三字实在显得多余。[


      张先锋(《格律体新诗》诗刊副主编):我同意"格律体新诗"这个名称,的确和现行的其他名称一样,都只能是一种暂时的,过渡性的称呼,但我也肯定它是现时期内比较合理的名称。据李长空最近查找出的一些资料,已经证实:现在的几种提法,都在以前很早就有人这样提出过,包括格律体新诗的提法,新格律诗和现代汉语格律诗等 。当然若有更妥帖,更既能表达这种思想,又能为时代所接受的名称就更好。[《格律体新诗呼唤年青的旗手----------为第一部格律体新诗双语集“雨中百灵”喝彩》跟帖

      东方和雅园的分歧仅只是东方提出了“格律体新诗”这一现实的科学命名。雅园则站在历史的角度,否定新诗、旧诗的提法而成立新格律体。其它并无本质上的分歧。[《关于自律体新诗的辩论》http://www.gltxs.com/thread-283-1-12.html ]


      蔡德茹:格律体新诗的名称,我觉得还是用这个命名比较好,格律体和自由体作为新诗的定语。格律体新诗和自由体新诗是汉语新诗的两个大类,但是还需要考虑准格律诗和韵脚自由诗的归属,这两者的区别是一个和格律体相同呈现建筑美,一个和自由体相同音节自由。[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 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9

主题

188

回帖

2

精华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36
 楼主| 发表于 2016-8-29 23:47: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死水吧 于 2016-9-9 22:51 编辑


         二、雅园诗派论争

        1、雅园诗派的由来
          雅园诗派是中国新诗史上第二个倡导新诗格律化的文学社团。它主要指以世纪之交的深圳中国现代格律诗学会成立和雅园诗会的召开为标志,以其会刊《现代格律诗坛》及雅园出版公司为主要阵地,高举何其芳提出的现代格律诗旗帜,进行现代汉语格律诗的理论探索及创作实践的学者、诗人群体。
          雅园诗派作为一个诗派得名,源自于“深圳中国现代格律诗学会首届年会”的会址——雅园宾馆,源自于首届年会的名称——雅园诗会,更主要的是周仲器、周渡父子对于这段历史的客观认识和理论阐述。
          199410月出版发行的《现代格律诗坛·创刊号》(总1期),曾以《百家论坛》栏目形式发表会员的入会申请提议,周仲器建议:“(1)、团结一批现代格律诗作者和研究者,创建一个新的现代格律诗派。”(第147页)。
          2001年,周仲器、周渡在《现代格律诗坛》总6——7卷发表文章《我们的新格律诗观》中提道:新时期“一批新格律诗选本相继问世,一批研究著作也陆续出现,(现代——引者注)格律诗学会的成立,是不是也可以说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第二个格律诗派的出现?”“对新格律诗发展前景的预测:如果说新月诗派的出现,是真正揭开了中国现代诗歌史上创造新格律诗的序幕,那末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摸索,第二个新格律诗派的走上历史舞台,应是创造新格律诗的全新的开端。”
          事隔4年,周渡、周仲器又在《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二期发表了论文《新格律诗探索的历史轨迹与时代流向——从新月诗派到雅园诗派》。
          2008年、2009年,《现代格律诗坛》总第9卷、总第10卷发表了周渡、周仲器的 《多元、包容:雅园诗派的新格律观——雅园诗派论(上)》、《自律与共律:雅园诗派新格律诗的创作实绩——雅园诗派论(下)》,对雅园诗派进行了全面阐述。
      关于雅园诗派的历史命题,从1994年提出建议,到2001年前后提出推测,再到2008年前后论述,期间经历了大约十多年时间。对于雅园诗派的认知,周家父子经历了一个由假想,到验证,最后到确认的过程。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至今20余年间,其相关论述更进一步加深。在2012年出版的《中国新格律诗探索史略》中,周仲器、周渡又以“中国新格律诗探索的第三次浪潮”为题对雅园诗派予以专章论述。
      潘颂德(著名新诗理论批评史家)高度评价周家父子的历史观:“周仲器、周渡的学术新著中关于百年新格律诗探索史三次浪潮说,七个阶段论,科学地划分了百年新格律诗探索史的历史分期,脉络清晰,论证清楚,充分体现了两位诗论家、新格律诗史家的史识,是两位作者对中国新格律诗史研究的主要贡献。”(潘颂德《读<中国新格律诗探索史略>》)
      骆寒超、陈玉兰:“像万龙生、黄淮等在新格律体诗创作中苦苦探求取得的成绩是值得大力肯定的,可以说今天一批聚集在中国现代格律诗学会周围的新格律诗派诗人已比当年新月诗派同仁的‘创格’要成熟多了。”(骆寒超、陈玉兰《中国诗学第一部:形式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727页)
      刘涛(河南大学文学院博士):“在90年代现代格律诗的发展中,一个具有标志性的重要事件就是雅园诗派的产生。199410月,深圳中国现代格律诗学会在北京雅园宾馆召开诗会,推出会刊《现代格律诗坛》。周仲器、周渡把雅园诗会的召开作为雅园诗派诞生的标志,认为雅园诗派是继新格律诗派之后新诗史上第二个重要的格律诗派。笔者认为雅园诗派与新格律诗派性质上有一定差异,新格律诗派的范围要小得多,而雅园诗派属于学会性质,范围要大得多,成员的组成也比较庞杂,但它有自己明确的发展现代格律诗体的主张,有自己的刊物《现代格律诗坛》,而且,以雅园诗会为中心,组织了一系列有计划的活动,因此,称其为诗歌流派是可以的。对于雅园诗派的宗旨、创作、理论和活动,周仲器、周渡撰有长文《中国新格律诗史上第三次浪潮——雅园诗派论》(上、下)、《雅园诗歌纪事》,对之作了非常详尽的介绍。雅园诗派作为新诗历史上又一个现代格律诗派出现,标志着20世纪的新诗格律探索,进入另一较为活跃的发展时期。[刘涛《百年汉诗形式的理论探求——20世纪现代格律诗学研究》,人民出版社,2013,第368


      2、关于雅园诗派的争论
        200710月召开的“新诗格律与格律体新诗理论研讨会”,是常熟理工学院主办、深圳中国现代格律诗学会协办的、继雅园诗会之后最重要的新诗格律化专题研讨会。会上黄淮、周仲器提议肯定“雅园诗派”,以便于号召全国追求新诗格律化的诗人。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丁鲁(1934——  )提出不同意见,认为“雅园无派”。 万龙生、孙则明、王端诚遂认为作为一个学术概念,“雅园诗派”还不具备必要的条件,从严肃的态度出发,还是不提为好。
       20133月,丁国成、周仲器、赵青山主编的《雅园诗论选》由雅园出版公司出版,序言是赵青山撰写的《论世纪之交的雅园诗派》。该文简述了雅园诗会召开的背景,雅园诗派的由来,雅园诗会确定的创作现代格律诗的最低最高纲领,并依据会刊《现代格律诗坛》(共11期),以及雅园出版公司出版的30多部现代格律诗诗集与论著,认为深圳中国现代格律诗学会在新时期高举振兴现代格律诗的大旗,凝聚了人心,焕发了活力。理论方面骆寒超提出新诗二次革命论,吕进提出诗体重建的三个美学使命,许霆、鲁德俊提出新格律诗的两种节奏体系,程文、程雪峰提出现代的完全限步说,黄淮、周仲器提出自律体共律体理论,骆寒超、陈玉兰阐述了格律体诗及其规范特征,夯实了新时期现代格律诗诗体建设的理论基石;诗体建设方面通过几种具有民族性特色的格律诗体试验,如汉俳体、小汉俳、九言诗、白话律诗、新词体、新曲体、新辞赋体、新绝句体,为新诗形成共律体(格律体)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
      该文认为:整体审视深圳中国现代格律诗学会,有振兴现代格律诗这面旗帜,有追求新诗格律化的最低最高纲领,有《现代格律诗坛》和雅园出版公司作为发表阵地。有诗人、有理论,有诗作,深圳中国现代格律诗学会作为一个大力倡导并致力于新诗格律化的诗歌流派的条件是完全具备的。肯定雅园诗派,是对于深圳中国现代格律诗学会这个诗人和学者群体二十年来对于新格律探索与追求的肯定。

      《雅园诗论选》出版后,丁鲁撰文 《我看“雅园诗会”和“雅园诗派” 》 认为:一、一般来说,一个学派,总得有几个志同道合者聚在一起,有它的纲领和组织,还有其他一些我说不清的东西。雅园诗会邀请了一百多人来开会,其中许多是已经成名的诗人和理论家,把他们都归到“雅园诗派”的大旗下,人家同意么?承认么?好像也很难预料。我是搞诗歌翻译的,1994年“雅园诗会”的时候,我已经出版了两本译诗集,一百多万字;探索白话诗律的那本书,1979年代末、80年代初就已经完成初稿。似乎也不好说是“雅园诗会”以后成长起来的。二、邹绛提出的“鲜明和谐的节奏,自然有序的韵式”,当时不过是一种最低纲领,等于说要注意节奏和韵。拿它作为一个学派的旗帜,是非常不够的。三、“雅园诗会”得风气之先,在推动诗潮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值得加以肯定。应该承认确实有许多朋友团结在深圳市现代格律诗学会的旗帜下,做了许多工作。如果他们认为自己属于“雅园诗派”,别人也不好否认。其他与会者,如果觉得自己不大像“雅园诗派”的成员,也应该允许他们有自我定位的权利。

      赵青山认为,这是质疑雅园诗派存在的一篇较为系统的文章,其诗派导师观似乎值得商榷。首先该文认为一个诗派,其中的诗人一定全都是被诗派引导成长起来的,那些与会的有成就的老诗人,没有被诗派引导成长,所以不应该把他们归为雅园诗派。其实,一个诗派不是导师,只是志同道合者的集体,在这个集体中,理论与创作水平自然高低有别。那些老一代诗人和学者,他们成熟的理论和创作实践对新时期新诗格律化运动的推动与发展,起到很大的引领作用。正是有了一代代新老格律诗人的传承,才有了今天生机蓬勃的发展态势。何以说因为那些成名的诗人和理论家,不是在“雅园诗会以后成长”,就不能够归到雅园诗派之中呢?他们有相同的创作趋向,曾经为了共同的目标,聚在一起召开过研讨会,以后大家以会刊《现代格律诗坛》,以及雅园出版公司为阵地,持之以恒地传播新诗格律化理念,成为一个诗派是应该无疑的。其次,作为新诗格律化的倡导者,雅园诗派也不仅仅只有最低纲领,在周仲器等关于雅园诗派的多篇论述中,都有对最高纲领的阐述。再次若有个别诗人希望“自我定位”,自然不可勉强(现阶段与会者明确提出希望“自我定位”的诗人好像仅有丁鲁、万龙生两人),但并不能够以此否定这个诗派的存在。从周仲器的多篇论述中可以看出,雅园诗派定位在要团结一批现代格律诗作者和研究者,创建一个新的现代格律诗派,以“创造新格律诗的全新的开端”(周仲器、周渡《我们的新格律诗观》)。从会刊《现代格律诗坛》11期,以及雅园出版公司出版的30余部诗集和论著来看,学会为众多诗人和学者提供了研讨阵地,他们的新诗格律化思想也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本著已经专章论述。至于雅园诗人是否可以成为推动新诗格律化的诗歌流派,读者可以自行研判。


        3、关于新诗史上第二个格律诗派表述的分歧
      (1)诗坛现状
       盘点百年新诗,追求新诗形式美,致力于新诗格律化的诗人、学者不可计数;盘点百年新诗,倡导新诗格律化,致力于弘扬民族文化的文学社团却寥寥无几。新月派是新诗史上第一个格律诗派。现代派诗人虽然对新诗格律化也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缺少鲜明的旗帜。建国初期,何其芳提出“现代格律诗”名称之后,由于种种政治原因,遭到了一些无端的攻击,现代格律诗运动严重受挫,最终的结局是响应者寥寥。改革开放以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种思潮蜂涌而至。有关新格律诗理论探索的论著和新格律诗集也如雨后春笋,呈现出勃勃生机。
      深圳中国现代格律诗学会于19939月经深圳市政府登记注册为法人社团,19941023日,在首都雅园宾馆组织召开了“中国现代格律诗学会首届年会——雅园诗会”。雅园诗会高举振兴现代格律诗的大纛,是新文学史上首次规模巨大的专门研讨现代格律诗的盛会,直接继承传承了何其芳的未竟事业,20多年来陆续出版会刊《现代格律诗坛》 11期,学会注册的雅园出版公司出版了诗人著作30余部,给当代新诗的发展带来较为深远的影响。
       “东方诗风”论坛自2005年由“古典新诗苑”更名以来,以“格律体新诗”为旗帜,以创建新诗格律,建立格律体新诗为己任。诗友们每年举行一次聚会,游览采风。2012年发起并与酉阳县政府等多家文化单位共同主办“中国格律体新诗酉阳论坛”,“2016年海峡两岸文化论坛”在台北召开,东方诗风论坛部分诗人和学者黄中模、王端诚、唐元龙、龙光复、周琪、王民胜、陈汉贞等应邀与会,向台湾诗界广泛介绍了格律体新诗在大陆兴起和发展的现状和成就。10年间出版了格律体新诗论集3部,出版纸质《东方诗风》诗刊16期,个人诗论(选)集10余部。
       “中国格律体新诗网”自2006年在成都成立运营,10年间出版纸质刊物《格律体新诗》14期,个人诗论集10余部。   
       这是新诗史上规模最宏大的新诗格律化运动,然而在如何表述继新月派之后出现的第二个格律诗派问题上,以黄淮、周仲器为代表的深圳中国现代格律诗学会和以万龙生、孙则鸣、王端诚为代表的东方诗风论坛却出现了“一个诗派,各自表述”的境况。


     (2)周仲器、周渡的表述与孙则鸣的质疑
        2001年,周仲器、周渡在《现代格律诗坛》总6——7卷发表文章《我们的新格律诗观》中提道:新时期“一批新格律诗选本相继问世,一批研究著作也陆续出现,(现代——引者注)格律诗学会的成立,是不是也可以说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第二个格律诗派的出现?”“对新格律诗发展前景的预测:如果说新月诗派的出现,是真正揭开了中国现代诗歌史上创造新格律诗的序幕,那末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摸索,第二个新格律诗派的走上历史舞台,应是创造新格律诗的全新的开端。”
           2008年,周仲器、周渡在《江苏大学学报》社科版第3期(总第10卷)发表文章《多元与包容:雅园诗派的新格律诗观》论述:“新时期以来,经过不少新格律诗人的努力,在中国诗坛上逐步形成了又一个新格律诗派——雅园诗派。这个诗派成员以公木先生的诗学理论与深圳中国现代格律诗学会1994年在北京召开的“雅园诗会”达成的共识为基础,分别提出了泛格律诗观、严格律诗观、格律准格律相结合的诗观,显示了多元、包容的特点。它们相辅相成,和而不同,都为新格律诗理论的建设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总之,多元,包容,和而不同,就是雅园诗派继承新月诗派的传统,从而希望达到的新格律诗生态和谐的境界。”文中简述了雅园诗派代表诗人的格律主张,这些诗人有公木、胡乔木、林庚、邹绛、丁芒、屠岸、黄淮、周仲器、钱仓水、许霆、鲁德俊、许可、程文、程雪峰、万龙生、孙则明、陶保玺、浪波、晓帆、王珂、李忠利等。
        2012311日,在读了《多元与包容:雅园诗派的新格律诗观》一文后,孙则鸣在中国格律体新诗网“文艺与争鸣”栏目发表郑重声明:“本人并非所谓‘雅园诗派’的成员,本人的格律观虽然微不足道,但把本人的格律观也纳入所谓‘雅园派’的格律观是不符合事实的。”[http://www.gltxs.com/thread-9810-1-8.html]


      (3)赵青山关于学会的论述与万龙生的质疑
       2012730日,赵青山依据《现代格律诗坛》11期及雅园出版公司出版的论著,以《伟人小圈兴特区 ,诗人巨笔擎律旗》为题,撰文梳理了深圳中国现代格律诗学会近20年的历史,详述了其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第七部分论述了学会的代表:“一个组织,自有其代表人物。是他们,撑起一个组织的骨架,为组织输入灵魂,为组织树立一种精神。中国现代格律诗学会的代表人物是黄淮、丁元、思宇、丁芒、刘章、高昌、王一桃、雁翼、纪鹏、李忠利、吕进、许霆、程文、陶保玺、周仲器、万龙生等。”文章结尾,作者着眼于周仲器对于现代格律诗历史的忠实记录,着眼于万龙生在新世纪对于格律体新诗的开拓,以“万龙生向前看,周仲器向后看,黄淮、丁元、思宇、吕进、许霆、程文、陶保玺等则在潮头奋力搏击。中国现代格律诗学会有了这些人,显得更加异彩纷呈!”作结。
       2012820日,万龙生在论坛和网站发表专文《我与深圳中国现代格律诗学会关系的几点说明》,对其深圳中国现代格律诗学会代表之说提出质疑:
        “《现代格律诗坛》总共11卷,死水吧(赵青山)不厌其烦列举了我在其中6卷发表的全部诗文。又说:‘虽然万龙生老师现在对现代格律诗学会提出很多异见,但那是他的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在进步,思考也在深化。他是学会的重要人物,故我仍把他视作学会主流,他以及其他理事对于格律体新诗运动的影响自然也可以视为学会的影响。’。
      格律体新诗的研究与创作是我自己毕生努力的事业,在此过程中,学会对我没有提供什么条件、帮助,我的格律观与学会的主流观念,尤其与黄淮、周仲器的‘双律’说格格不入(众所周知,我和他们曾经就此发生过公开的争论),因此我绝对不应被视为这个学会的‘同仁’、‘主流’、‘重要人物’,更不是什么‘代表’;以我的成果与活动,的确产生了对‘格律体新诗运动的影响’,但是这绝不意味着‘可以视为学会的影响’”[http://www.gltxs.com/thread-12867-1-7.html]

4)刘涛的表述
刘涛(博士,河南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在90年代现代格律诗发展中,一个具有标志性的主要事件就是雅园诗派的产生。雅园诗派是新诗历史上第二个大的现代格律诗流派,它的出现,说明20世纪的新诗格律探索,进入有一个比较活跃的发展阶段。”[刘涛《百年汉诗形式的理论探求——20世纪现代格律诗学研究》,人民出版社,2013,第15


    (5)《东方诗风》的表述
         2009年出版的《<东方诗风>2期新春寄语》(总第4期):“ 新时期以来,尤其是新世纪以来,作为新诗散文化日益盛行这一现象的反动,格律体新诗的兴起成为中国诗歌文化中,一个与诗词复兴相关的不可忽略的事实。新诗格律理论的研究达到了更深的层次,创作实践也出现了花团锦簇的景观。200810月,金秋时节,破天荒第一次全国性的新诗格律与格律体新诗研讨会在常熟理工学院召开,把新诗格律建设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网络载体的普及,又为格律体新诗的发展提供了便捷的路径。近年来,以建立格律体新诗为己任的诗歌论坛‘东方诗风’和‘中国格律体新诗网’都团结了一批诗人和理论家,并且各自创办了同名纸刊,不断向认定的目标前进。与此同时,深圳中国现代格律诗学会主办的《现代格律诗坛》也复刊了。有这支兴盛的队伍,有这些丰饶的园地,有趋于成熟的理论,有丰富多采的作品,有共同的理想和追求,我们完全可以自豪地宣称:格律体新诗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一个崭新的诗歌流派已经在中国诗坛以清晰的面貌诞生了!这就是中国新诗史上的第二个格律诗派!那么,我们就正大光明地举起‘新诗格律派’的旗帜吧!


        6)共识与分歧
            一、共识:深圳中国现代格律诗学会和东方诗风论坛都认为这次新诗史上规模最宏大的新诗格律化运动属于第二个格律诗派,都认为第二个格律诗派包括既包括自己一方,也包括对方一方。
      二、分歧:
         从各自的表述来看,深圳中国现代格律诗学会认为:第二个格律诗派始自改革开放新时期,包括雅园诗会、常熟诗会前后,甚至包括新世纪东方诗风、中国格律体新诗网等同仁的新诗格律化运动。第二个格律诗派就是改革开放以后风起云涌的以雅园诗会为标志的所有新诗格律化运动,就是雅园诗派。东方诗风论坛认为:第二个格律诗派始自新时期以来,尤其是新世纪以来,更尤其是常熟诗会以来,以东方诗风论坛、中国格律体新诗网、深圳中国现代格律诗学会为标志的新诗格律化运动。
           仔细分析以上表述,两者侧重点不同,标志不同,各自的地位自然也各有不同。这实际上体现了新诗格律化运动两个主力社团不同的历史观。至于哪种表述比较客观,读者可以自行分辨。


          7)结语
    本著在论述相关事件时,以雅园诗派时期、东方诗潮时期分章论述。另本著建议以“雅园诗派”、“东方诗潮”来概述这前后两个时期的新诗格律化运动状态。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 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
广告位
广告位
广告位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东方诗风 ( 粤ICP备16121829号-1 )

GMT+8, 2024-11-23 09:32 , Processed in 0.47616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and 心灵文学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本站文章为原创会员所有,未经许可禁止去版权转载,但欢迎分享本站文章链接!另,若有抄袭侵权,联系即删禁。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