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诗风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歌
查看: 675|回复: 3

《诗歌音步新论〔修订稿〕》〔重要历史文献〕

[复制链接]

241

主题

1153

回帖

1

精华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456
发表于 2017-3-13 13:40: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诗歌音步新论〔修订稿〕》〔重要历史文献〕
   2005-4-27发布旧东方诗风论坛
   http://df.xlwx.cn/old/viewthread ... 4%B2%BD%D0%C2%C2%DB

  格律新诗最重要的格律就是节奏,新诗节奏主要是由音步形成的。可是音步应当怎样划分,一直是个众说纷纭的难题。这方面如果达不成统一意见,格律共识更是无从谈起,新诗格律也就无法成型成熟。   
  本文将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音步概说

  音步是一种语音群,它是组织诗歌节奏的基本单元,其功能相当于音乐中的拍子。   
  音步有人又叫顿、音尺、音组等等,名称虽殊,其理则一。   
  诗歌音乐美原理与音乐是相通的。音乐组织等长的拍子,由轻重间出构成节奏,籍音高起伏形成旋律。   
  轻重律的英诗俄诗,以轻重音间出形成节奏;长短律的希腊拉丁诗,以长短音间出形成节奏。   
  汉语以音高为要素,音高升降起伏形成声调〔平仄〕,而平仄间出只能形成旋律美,与节奏无关。汉诗无法构筑典型的轻重律和长短律,其节拍感主要依靠“等长的音步”来维持。   
  因此,“音步等长”一直是古代成熟的诗体恪守的原则。   
  当然也有例外的古典诗体,如离骚体和元曲之类,可离骚体昙花一现,元曲体之后古诗体再不继续发展,与这个缺陷是有关的。     
  新诗应当有几种音步呢?近人多主张有四种音步:两字步和三字步是主体,少量的一字步和四字步作为补充和调节。五字以上的音步则应当分为两步。〔注1〕   
  两字步和三字步成了新诗的主体,这是不争的事实。可是畸长畸短的一字步和四字步是有损节奏美的。一字步稍加限制就可沿用,规定它只允许处在句首和句末即可,而四字步无论处在哪个位置都是对节奏美有损的。   
  四字步还有一个更大的缺陷,就是它的不确定性让人无所适从。因为四字步是有可能分拆成两个音步的,两个音步也可能组合成四字步,可是我们根本无法判断取舍。即使是专门研究新诗格律的专家,也常常对此游移不定,前后矛盾。例如,程文、程雪峰先生的《汉语新诗格律学》[注2〕对四字步研究最力最详,实例分析也很精细,可书中还是有不少相互矛盾的实例。试举几组例子〔按:下文中注明了页数的例子全出自于此书〕:   
  例1、社员|终于|把握住了|自己的|方向 〔p78〕   
  例2、这生辰,这青春|逃遁时|留存|下的|记痕 〔p95〕   
  ——按:“把握住了”和“留存|下的”都是“动词+补语+助词”。   
  例3、我|眼睛里|飞出了|万支的|金箭  〔p99〕   
  例4、这纱窗外|低荡着|初晓的|温柔 〔p96〕     
  ——按:“我|眼睛里”和“这纱窗外”的语法结构完全相同。   
  例5、啊!|中南海的|甬道  〔p265〕   
  例6、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p251〕   
  例7、我打马|走过|浩瀚的|苏干|湖滨 〔p58〕   
  例8、葬我在|马樱|花下  〔p79〕   
  ——按:“苏干|湖滨”“马樱|花下”与“中南海的”“长江水啊”结构相似。   
  类似的实例还有很多很多,兹不赘举。     
  四字步有损节奏美倒可以忽略不计,而不确定性的危害性就太大了,它直接关系到格律法度的可操作性。专门研究音步的专家尚且无法把握住统一的法度,一般写诗的人就更不用说了。不解决这个困难,就不可能形成成熟的实用性新诗格律。   
  所以,我们必须制定更简易可行的法则,尽可能避免这些弊病。

  二、音步的特征   

  法度制定之前,我们必须先得了解音步的特征。   
  诗论家大都认为音步后面必有小停顿,故有些诗家干脆称音步为“顿”,把这种小停顿称为“顿歇”。其实这是一个误会,在实际朗诵中。并非所有音步后面都是顿歇。   
  我们只要仔仔细细聆听大量诗歌朗诵,就一定可以发觉,分割音步的声音指征实际上有三种: 第一种,顿歇。步尾为实词时,往往为顿歇,例如:祖国^伟大〔“^”表顿歇〕。 第二种,延长音。有些音步之后并无停顿间歇,是连着读的,只是把步尾稍稍拉长,同样能给人以“间隙感”。多音词所分割的音步最常用这种方式。如:社会~主义〔“~”表延长音〕。 第三种,轻音。两个音步中间若有一个轻音字,也可以连着读,同样会产生“间隙感”,轻音就取代了顿歇的作用。最常见的就是轻声字,例如:伟大[的]祖国。轻音后面可以停顿,也可以连着读;如果有停顿,那么音步的分界就在两个音步之间;如果连着读,那么“的”字本身就成了分界点。   
  请大家特别要注意,千万不要把“能不能停顿”作为区分音步的唯一标准,这对于我们理解音步的划分至关重要。例如这样的诗句:平静的|湖面已|荡不起|半点|涟漪。有人对“湖面已|荡不起”的音步划分提出置疑,认为我们朗读时一般是不会在“已”后面停顿的。其实这里完全可以连着读,只要“已”字轻读,就能产生音步的分割感。它的节奏效果和连读的“美丽的|哈瓦拉”是没有区别的。   
  音步的分界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间隔型的,一种是连续型的。打个比方,一排电线杆形成的节奏,节拍边界是缺口,这是间隔型。一排有桩的篱笆形成的节奏,篱笆桩就是节拍邻界点,这是连续型。若问:篱笆桩应划到哪一边去呢?人的本能都有种一对称完形知觉,感知总是会认为篱笆桩应当归属较窄的一边。轻音“已”就是诗歌音步中的“篱笆桩”。诗朗诵毕竟是一种表演艺术,完全可能也有必要在不影响语义表达的前提下,作一些节奏化的处理;根据需要选择轻音或顿歇,就能解决部分四字步的两难。

  三、关于一字步

  一字步作为两字步和三字步的补充是必要的,它可以调剂节奏的单调,古典诗词一直是这样作的。我们可以借鉴古典格律而规定:一字步只允许出现在句首或句末,而且与之相邻的音步必须是三字步;如果是两字步就应当与之合并成一个三字步。例如:
   1、难道|爱神是|焦渴的|唇
   2、 我|静静地|坐了|两个|小时
   3、我双目|圆睁
   4、我们|日日|夜夜|想念你
   前两例里的“唇”、“我”被三字步“挤”了出来,所以自成一步。后两例中的“我”“你”就不能自成音步。 有了这种强制规定,一字步在句中出现的几率是很少的。常见的就只有单音实词前面加三字步定语的句式了,如:老人的|牛|归来了。对此,我们可以形式化地划分为“老人|的牛|归来了”。事实上,这种办法古已有之,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在河|之洲”之类就是。     或问:“之”字读重音,可以割到后面去读;“的”是轻音,怎能割到后面去读呢?   我们应当明白,划分音步的直接目的是很狭窄的,仅仅是为了给新诗格律制定格式标准,让人容易掌握,容易写作,除此之外没有什么实质上的作用。这里只不过是假定它是两字步,便于规范法度而已,实际上它该怎么读就怎么读,与音步分析根本没有关系的。另外,这里的“的”字也是一个“篱笆桩”,划到后一个音步也是可以的。   
  当然,这种违背大家理解习惯的划分方法只是从权,最好能把一字步改成二字步,如改成“老人的|黄牛|归来了”之类,方为上乘。   对一字步的限制还有一个更实用的作用,它可以避免许多音步划分的骑墙。  

  四、关于四字步  

  四字步在新诗中出现的几率并不太大,比我们想像的要少很多。绝大多数人都以为,诗歌的节奏必定受语法支配,于是习惯用语法分析来指导音步的分割,这是一个严重的误区。   
  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有少量三音词和大量的四音词,五音以上是词汇是很少,且大都有被紧缩回归为四音词的趋势。四音词大都能够根据语义被中分为二,如“中央|电大”之类,不能中分的是极少数。   
  《汉语新诗格律学》里较详尽地分析了四字步的语法结构,它们都是“1+3”、“1+2+1”和“3+1”式的准词组〔以前两式最多〕,因无法中分而被划为一步。   
  实际上,这些四字步大多数可以把头或尾挪到相邻的音步里去,而且更符合实际口语习惯。大家之所以不这样分析,大都是受了语法分析法的误导。我们不妨先看《汉语新诗格律学》里几个四字步实例:   
  例9、纵然|我爱的|是白石的|坚贞  〔p164〕   
  例10、还有|港湾|像在|望风帆的|归途  〔p137〕   
  例11、还有|人头税,|还有|乡长|修办公室  〔p116〕   
  例12、叶子|是翠绿的  〔p220〕   
  例13、花朵|是火红的  〔p220〕   
  这些四字步都是“1+3”式述宾结构。显而易见,这是用大家最惯用的“主谓两分法”断开的,好像很正确,其实,最合乎口语习惯的朗诵方式应当是:   
  纵然我|爱的是|白石的|坚贞   
  还有|港湾|像在望|风帆的|归途   
  还有|人头税,|还有|乡长修|办公室   
  叶子是|翠绿的   
  花朵是|火红的   
  实际上,单音动词的朗诵节奏与主谓结构根本无关,不是非得连到后面去读的,可参见《汉语新诗格律学》里的其它例句分析:   
  例14、他回家|看见|屋里|满是|阴气  〔p75〕   
  例15、看着|家的|妇女|正等|归人  〔p96〕   
  例16、闪着光|也象|许多|灯笼  〔p107〕   
  例17、这是|地道,也是|宫殿  〔p225〕   
  我们应当明白,说话和朗诵,顺口为第一要义,只要顺口了,自然的节奏饱和音步也就形成了。语法是语义的静态逻辑关系,而音步是语音的动态节奏关系,两者绝不会完全同步的。   
  音步和词法关系密切。汉语口语习惯双音节连读,两个单音词往往连读,例如“我要|吃饭”,双音词一般就不能拆开读;多音词可以拆开读,但会适当顾及语义的相对完整性,如“潜移|默化”、“中南|海的”是允许的,而“弹六|弦琴”就不合适,因为“六弦”之间的意义相对完整,一般不会分开读。   音步与句法的关系就相当微弱了。句子成分的组合,绝对不可能和口语节奏完全同步。二者产生矛盾的时,口语以绝对不会结结巴巴、疙疙瘩瘩地去适应句法,而是怎么顺口就怎么读,而且一般也不会影响语义表达,更不会破坏静态的句法逻辑关系〔注3〕。   现就《汉语新诗格律学》中的其它类型四字步予以剖析。   
  △ 介词结构与四字步。   
  例18、悬崖|给瀑布||以宏亮的|歌声 〔p186〕   
  例19、白得|与银丝的|繸|相同  〔p107〕    
  介词不一定非得连着后面读的,正确的读法应当是:   
  悬崖给|瀑布以|宏亮的|歌声    
  白得与|银丝的|繸相同   
  可参见《汉语新诗格律学》的其它例句:   
  例20、任那|海潮||在脚下|旋绕  〔p55〕   
  例21、长大了|在城里|操劳  〔p81〕   
  例22、有一次|我在|白杨|林中  〔p139〕   
  例23、轻轻|飘落在||我的|身边  〔p69〕    
  △ 副词作状语与四字步    
  例24、林鸟|也惊醒了|伊们的|清宵梦 〔p97〕   
  例25、我耳边|又谣传着|翅膀的|摩声 〔p99〕   
  例26、一早|太阳||又牵上了|西山 〔p73〕   
  正确的读法应当是:   
  林鸟也|惊醒了|伊们的|清宵梦   
  我|耳边又|谣传着|翅膀的|摩声   
  一早|太阳又|牵上了|西山 可参见《汉语新诗格律学》在其它的例句: 例27、你是|生命,||你也|哺育着|生命 〔p205〕   
  例28、剪去|黄花,我也|不要  〔p74〕     
  △ 连词和后继成分与四字步   
  例29、比较|同情|和援助的|手臂  〔p115〕   
  例30、街上有|疏林|和冻红的|脸  〔p148〕   
  例31、因为|快乐|而颤抖在|水波上  〔p114〕   
  如上所述,轻音是区分音步的方式之一,我们把连词稍轻读,后面不停顿,四字步的矛盾就解决了:   
  比较|同情和|援助的|手臂   街上有|疏林和|冻红的|脸   因为|快乐而|颤抖在|水波上     
  △《汉语新诗格律学》里还有部分“3+1”式四字步,其中一部分实际上是可以中分为二的〔参看例1、例5、例6〕。    
  △《汉语新诗格律学》里还有很多分四字步是处在句首的,这些四字步当然可以轻而易举地分为两步,现只举两例:
  例32、肯下贱的|只有||唐人|不成  〔p184〕
  ——肯|下贱的|只有||唐人|不成 例33、幸福|来了|又去:|像传说的|仙人 〔p76〕
  ——幸福|来了|又去:||像|传说的|仙人      
  按:“像传说的|仙人”虽在诗行当中,却是处在句首。      
  经过我们上述的甄别,《汉语新诗格律学》里无法另行处理的的四字步就很少了,例如:   
  例34、西天边|已淡溶了|月舟的|帆影  〔p97〕   
  例35、祖国|给了我||唱不完的|歌声。 〔p186〕   
  例36、不知|他是||那一界的|神仙  〔p73〕   
  对这种个别的四字步,我们就假定它们是两个二字步好了。至于朗读的时候,该怎么读就怎么读,这里的分步只不过是为了配合格律分析的需要罢了。另外,把它看成两步,也是有道理的,因为它们具有两步的长度,由于有大量两字步和三字步的背景,在听觉上还是会有两步的感觉的。这在音乐里是最常见的现象,那些延长成几拍的音符,又有谁会感觉到它们只是一拍呢!     
  理解上面的原则以后,音步的分析一点也不难的。只要结合自己的朗读习惯,只要不破坏单词意义的理解,注意不理被语法分析牵着鼻子走,绝大多数音步是很容易区分的,如果遇上了有四字步嫌疑的音步,可以左右挪动头尾的单音词,作一作其它组合尝试,再根据朗诵的习惯予以取舍,这样剩下的四字步就很少了,就假定它们是两步即可。即使自己的分析仍然有个别的不合适,也可以忽略不计,毕竟格律只不过是写诗的辅助手段而已。   
  创建诗歌格律有一个重要原则,这就是适当的强制性是必要的;缺乏必要强制的格律,必然是不可操作的,缺乏实用性的。有了强制性,虽有少许漏洞和缺陷,诗作者必然会用自己的习惯写作方式来弥补这些不足的。 对此,古典格律的制定就为我们做出了典范;没有古典格律中哪些机械的强制性的规定,也就没有我国灿烂的古代诗史。曾经有些人批评古典格律死板地规定两字一步,违背了语言的自然节奏,不足为新诗格律效法。其实这是把写作范式和实际吟诵混为一谈了。须知古典格律只是规定了该按什么格式写,却没有规定一定得怎么读;实际上吟咏中是该怎么读就怎么读的,何尝会违背语言的自然节奏呢?明白了这个道理,大家就可以理解我为什么对于新诗格律做出如此死板的规定了。

〔注1〕、卞之林、邹绛、程文、程雪峰等人都持此见。报刊杂志上的音步分析实例也大都如此。
〔注2〕程文、程雪峰《汉语新诗格律学》,雅园出版公司2000年12月出版。
〔注3〕个别岐义句,因音步停顿的不同的确会形成不同的意义,但这是岐义句本身的缺陷造成的。岐义句是必须尽量避免使用的不规范句式,与音步分析法度关系不大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5-3 8:13:20编辑过]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 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1

主题

1153

回帖

1

精华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456
 楼主| 发表于 2017-3-13 18: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上传几张我在1984年研究“的”字“之”字后置的的原始资料,早年上传在旧东方诗风论坛学术争鸣的孙则鸣专栏《新诗音乐性新探——节奏旋律、声韵格律之研究》之旧稿里,链接为:
http://df.xlwx.cn/old/viewthread.php?tid=44676&extra=page%3D1







第一二行:
和平/乡哟
我的/父母/





第三行


《新诗音乐性新探——节奏旋律、声韵格律之研究》之旧稿
你的/仪态/是优雅/峰端
    作者;胡乔木

    按:胡乔木是继卞之琳之后主张“的地”后置的学者之一。这首诗的音步分割是胡乔木自己作出的,平仄是我标注的。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 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1

主题

1153

回帖

1

精华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456
 楼主| 发表于 2017-3-13 18:53:32 | 显示全部楼层
早在1984年,我已经有了四字顿五字顿形式化处理的理念雏形,下面是证据:





按:形式化音步我是用虚线标示的,请注意论述中“形式化”的论述。
对于大顿,我也有感受,是用双线标示的。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 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1

主题

1153

回帖

1

精华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456
 楼主| 发表于 2017-3-16 00: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青涩的新诗时代——汉诗音乐性原理研究》
  按:这是我2004年三月在网上发布的新诗格律研究原文,其中一些观点和提法,在《汉语新诗格律概论》里有所修正。
  


  第四节音步和衬字


  如果希望诗歌富于音乐性,他的起始条件就是必须证音步的长度大致相等。这在元曲以前的古诗里,是很严格地遵守着的,它们除句首和句尾里可以是一个字一步外,其余全部是两字一步,个别词语与音步有冲突,也因吟诵曲调音乐的协调,也不至于成为障碍。
  随着语言的发展,汉语双音节和多音节词逐渐增多。诗人们也必须突破俩字一步的格局和七言诗的束缚。
  首先,元曲用“衬字”解决了僵死的“两字”一步的缺陷。
  元曲是用来唱的,所谓“衬字”,是曲律规定必需的字之外,增加的字。这种衬字,在歌唱时可以轻轻带过,不占重要的拍子。它们只能处于句中,不能处于句末和逗末。句首的可虚可实;句中的原则上只能用虚词。衬字的字数也不拘,少则一字,多至数字。
  现试举几例:
  1、句首衬字:
  {只恐怕}嫦娥|心动|,因此上围住|广寒|宫。〔王实甫《西厢记·小桃红》〕
  2、句中衬字:
  料应{他}|{必}定是|个中|人〔张小山《锦橙梅》小令〕
  送女{的}|霜毫|笔,守亲{的}|石砚|台。〔王实甫《芙蓉亭》〕
  对于新诗来说,不存在诗谱,就节拍感而言,句首衬是没有意义的,倒是句中衬意味着新诗诗句的结构处理,除句头和句尾外,应当以“两字一步”和“三字一步”为宜,尽量避免“一字一步”;如果出现“一字一步”,最好用虚字作补充。
  例如“风前带|是|同心结|,杯底人|如|解语花|”这样的诗句,改写成新诗朗诵句法,就应当是:
  风前带|是个|同心结|,杯底人|如同|解语花|。
  或者是:
  风前的|带子是|同心结|,杯底的|人儿如|解语花|。
  另外,如果是三字以上的多音词,我们可以根据词素把它们分割成适当的音步,在朗诵中略微形式化地处理它们的节拍感。例如前面的诗句“自从|鹅黄||到古铜|色的|菊花”里,“古铜色的”就被含糊地处理为两个音步,它们相当于音乐中的连音符,中间的停顿可以若有若无。
  大家不妨多多朗诵各大名家的诗歌,凡属朗朗上口的新诗,必定是这种结构,而违背这条原则的,必定拗口。
  前面闻一多的《口供》就是一首节拍感极佳的式例。
  我们再分析下面这首诗:
  《归来》〔一〕顾城
  黑夜|走出|岩洞,
  夕阳|还在|翘望。
  一条|长长的|游影,
  投向|静静的|村庄。
  老人的|牛|归来了,
  拉着|古代的|车辆。
  这是一首朗诵句式的三步诗,每句三步;其余诗句都节奏鲜明,唯独第五句“老人的|牛|归来了”中间夹杂了一个“牛”字占一音步,读起来节拍感差多了,如果不过分地追求“豆腐干”式的“整齐美”,可以把它改写成:
  老人的|牯牛|归来了
  原诗的节拍美感就会增色不少。
  单音音步可以出现在诗句的句首和句尾,它们不影响诗句的节拍感,因为在歌曲里,以切分音符开头的乐句十分常见,而句尾的单音词音步,可以在朗诵中适当拖长。试各举几例:
  先看句首的单音节:
  它|燃尽了|最后|一簇|,
  像礼花|飘散|太空|,〔顾城《巨星》〕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食指《相信未来》〕
  上例的“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在朗诵中也可以处理成: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何种处理可根据上下文的需要而定。
  再看句尾的单音节。
  古典吟诵句型的三字尾在朗诵中一般被读成一个音步,只有当中间夹有衬字的时候才被读成两个音步,如:
  云中的|神呵,雾中的|仙,
  神姿|仙态|桂林的|山!
  ——贺敬之《桂林山水歌》
  我手边有几本人民出版社出的诗集,其中以《顾城的诗》、《食指的诗》、《昌耀的诗》的音乐性最强,后面我还要继续提及。我分析过他们的诗歌,极少有违背上述规律的诗句。
  诗歌朗诵是可以有几分形式化的节奏,但形式的写作却不能因此而随意走笔;应当尽量使口语节奏与音乐化的节奏相吻合,即尽量使个音步的字数大致相等。这一要求,也是诗歌写作与散文写作的不同点之一吧。
  要之,希望诗句具备明显的节拍感,只有三个规定:
  1、句中尽量不使用单音节音步,如果需要安排单音节词时,最好配一个虚字变成两字一步;
  2、多音节词以可以形式化处理成两字一步和三字一步的组合为原则;
  3、一字一步只允许出现在句首或句尾。
  作为一个优秀的诗人,根据这个原则写诗实在不是难事。

  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e11faf0100gqu4.html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 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
广告位
广告位
广告位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东方诗风 ( 粤ICP备16121829号-1 )

GMT+8, 2024-11-15 07:55 , Processed in 0.069813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and 心灵文学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本站文章为原创会员所有,未经许可禁止去版权转载,但欢迎分享本站文章链接!另,若有抄袭侵权,联系即删禁。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