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死水吧 于 2017-8-19 16:51 编辑
竖起东方一杆旗 梦圆格律体新诗 死水吧
==================================================================================================
一 话说进入新世纪,科技的进步加快了新诗格律化发展的步伐。网络为全国各地追求现代格律诗的诗人创建了平台,使他们的探索交流学习更加便利和快捷。2005年,原“古典新诗苑”论坛一些成员在合肥聚会,决定以建设新诗格律为宗旨,创建“东方诗风论坛”,并决议以“格律体新诗”代替风行了半个世纪之久的“现代格律诗”名称,掀起了新诗格律化的又一个高潮,其领军人物便是重庆诗人万龙生。
二 万龙生(1941—— ),湖南衡阳人。1958年重庆第一师范学校毕业,1984年重庆师范学院中文系(函授)毕业。历任重庆市江北区文化局长、重庆日报副刊部主任、重庆市文联委员、重庆诗词学会理事、深圳中国现代格律诗学会理事、中国诗歌学会会员等职。2005年起任“东方诗风论坛”站长、《东方诗风》诗刊社长。70年代后期,开始在全国各级报刊杂志发表诗歌、散文、评论、报告文学等作品上百万字。出版作品有: 散文集《云影集》(四川民族出版社,1996年);诗论集《诗路之思》(中国三峡出版社,1997年)、《格律体新诗论纲》(待梓);诗集《戴“镣”之舞》(四川大学出版社,1993年)、《献给永远的情人》(广西民族出版社,1993年)、《万龙生现代格律诗选》(中国三峡出版社,1999年)、《当代重庆作家作品选 第2辑 ·万龙生卷》(北京作家出版社 ,2000年)、《十四行八行诗百首》(雅园出版公司,2007年);主编(合编)的著作有《新世纪格律体新诗选》(万龙生,孙则鸣,齐云主编 中国文化出版社 ,2005年)、《东方诗风格律体新诗选》(万龙生主编 王端诚,齐云,宋煜姝副主编 吕进荣誉主编 吉林文史出版社 , 2011年)、《桃源在我心》(万龙生,李勇, 郑毅主编 中国文联出版社,2013年)。
三 迷恋诗歌是诗人一生最痴的爱。万龙生自幼便爱上诗歌,1954年,他在重庆北碚磨滩河畔的重庆市农业学校初中部就学,受语文老师沈超先生启蒙,迷上了音韵流畅的诗歌。曾创作《剪枝·插枝》、长诗《母校颂》等,因诗作常在学校墙报上频频发表,曾获“小诗人”雅称。1955年,万龙生考入重庆第一师范学校,从师于山东大学毕业的朱世褆先生。朱先生学识渊博,讲解生动,更激发了诗人狂热的诗情,课余写了许多诗稿,自己手抄成集,名曰《雏鹰》。1957年,《星星诗刊》六月号发表了小诗人的习作《小伞兵》:“草地上遍布白色的蒲公英,/就像蓝天上布满无数星星。/我摘下一朵轻轻吹一口气,/天空中立即飘降着小伞兵。// 就这样吹着吹着,一朵又一朵,/直到小伞兵落满了头发、衣服,/我这才迎着春风跑下山坡,/让他们到新的地方安家落户。” (万龙生《小伞兵》)全诗两节,每节四行,共八行;偶句押韵,节节换韵,初现诗人的格律意识。后来,小诗人与同班爱好文艺的何先福、段世光、韩锡麟组织了“启明”文学社,筹备出版油印刊物《启明》。哪知竟惹火烧身,在1957年秋季开学以后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因此被视为资产阶级成名成家思想严重而遭到批判,被判“政治不及格”,1958年不能毕业分配,受到处分,安排到北碚天生桥小学“见习”,亦即监督改造,以观后效。后到中学任教,被派到农村劳动改造。1978年,改革开放,拨乱反正,万龙生迎来了艺术生命的春天。他在从事文艺宣传工作之余,撰写了大量的诗歌、散文、评论等,并开始了对于现代格律诗的理论思考和创作实践,出版了诗论集《诗路之思》和诗集《戴“镣”之舞》等。2003年退休之后,万龙生更将格律体新诗(现代格律诗)的推广与普及作为人生的最高目标来追求。他和一班诗友创建论坛,出版杂志,组织并参与诗学活动,传播新诗格律化理念,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万龙生因诗获罪,最终亦因诗怡享晚年人生。诗人曾将新格律诗比作自己的情人,要将一生奉献给她,“除却新诗格律事,平生何物更求之?”(万龙生《贺岁诗》) 思念母亲是诗人一生最痛的情。由于父亲英年早逝,万龙生自幼与母亲相依为命,然而由于自己的年少无知,导致了母亲过早的亡故,诗人悔恨不已。1981年,医生确诊母亲患传导阻滞,需要安装起搏器,因为不能报销,必须自费,母亲执意不肯。而诗人当时年少,不知道病情的严重性,也没有去请教医生、查找资料,所以没有坚持说服老人家遵照医嘱实施手术。结果,次年7月,母亲就因为心脏病猝发而去世,甚至没有来得及留下一句遗言!这没能尽孝造成的自责,成为诗人心里永远的痛。尽管后来写了多篇悼念母亲的诗文,始终无法弥补自己心中的缺憾。
四 万龙生的新诗格律之路大致分前后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属于探索与发现,以1997年出版的诗论集《诗路之思》为标志。著作专设《关于现代格律诗》一章,详述了诗人的理论主张:一是回顾了现代格律诗近百年的历史与现状,展望了未来发展的前景;二是指出了现代格律诗具有无限可操作性的特征,将现代格律诗分为整齐式、对称式、综合式三种类型,关注了固定诗体十四行诗、八行诗、四行诗、二行诗等。三是提出确立诗歌形式的两种双轨制,即:意谓新诗中自由诗与格律诗双轨并行,而格律诗中现代格律诗与当代诗词双轨并行。而2000年出版的 《当代重庆作家作品选·第2辑·万龙生卷》,按照整齐式、对称式和综合式、固定体式进行编排,即是诗人利用自己的创作实践对自己格律理论的实际验证。第二个时期属于推广与普及。诗人退休以后,以2005年于安徽合肥和诗友聚会为起点,改造“古典新诗苑”,以新诗格律化为己任,创建东方诗风论坛,创办《东方诗风》杂志社,开辟新阵地,如主编《渝水诗歌》等专设格律体新诗栏目,2015年还和诗友赴台湾进行诗学交流,将新诗格律化理念带到了台湾宝岛。同时联系出版格律体新诗合集与诗人专辑,和网友诗友们年年聚会交流,学习推广,并以此团结了全国各地追求新诗格律化的诗人,扩大了格律体新诗在全国及港澳台的影响。 万龙生的理论主张主要是将“现代格律诗”名称改为“格律体新诗”,并提出格律体新诗诗体形式划分的“三分法”理论体系,同时他进行了大量的定行诗体创作试验。 1、改用“格律体新诗”的名称。 “格律体新诗”和现代格律诗的名称并行于世,由来已久。1980年,《中国诗宇宙》发表丁慨然先生的文章《格律体新诗概论》。1985年第4期《江西师范大学学报》曾编发陈良运的论文《试议格律体新诗发展前途》,1992年第5期《文艺争鸣》也曾编发孙大雨的文章《格律体新诗的起源》。由于种种原因,其时这个诗体名称并未受到广泛关注,以至于不为诗界所熟知。2005年,万龙生赴合肥出席“古典新诗苑”(“东方诗风”的前身)举办的诗会,他在诗会上提出“新格律诗”、“现代格律诗”命名不够准确,易与现(当)代人写的旧体格律诗相混淆,建议改用“格律体新诗”名称。对此,“东方诗风”论坛首先响应,并得到“中国格律体新诗网”会员的认同,于是一直沿用至今。 2、提出“三分法”分类体系。1985年,重庆出版社出版了邹绛编选的《中国现代格律诗选》,该书代序《浅谈现代格律诗及其发展》中对其所划分的类别做了分析: “中国的现代格律诗,除了上面所说的每行顿数整齐和每节互相对称并有一定押韵格式这两大类以外,还有一些变体,是在这两大类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请看艾青的《盼望》: 一个海员说, 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 那一片洁白的浪花……
一个海员说, 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 那一阵铁链的喧哗……
一个盼望出发, 一个盼望到达 第一节看起来象自由诗,但它和第二节完全对称:两节的第一行都是两顿,第二行都是四顿,第三行都是三顿。第三节只有两行,每行两个顿,顿数和字数都整齐。这两行同前面两节最后一行都押相同的韵,因此全诗读起来非常和谐。这就是有变化的现代格律诗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另外,象公刘的《雷鸣二重奏》、郭小川的《秋歌》、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流沙河的《泪满金杯》、张万舒的《黄山松》等这种既有变化而又有一定格律的诗还很多。” 正是受到此启发,1996年万龙生撰文《现代格律诗的无限可操作性》,将现代格律诗分为三种类型:整齐式、对称式、综合式,同时包括十四行、八行、四行等固定形式。并于2000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当代重庆作家作品选 第2辑 万龙生卷》,其中作品都照此分类,使之成为如此分类编排的第一本个人诗集。这种分类方法后来经东方诗风论坛讨论扩展,称为“三分法”分类体系。 “三分法”分类体系认为:格律体新诗诗体分为三类,即整齐对称式、参差对称式和复合对称式。其中,整齐对称式包括齐言等步整齐式(每行字数相等,音步数相等),齐言变步整齐式(每行字数相等,音步数不等)两种类型;参差对称式包括单重参差式(只有一个基准诗节),双重或多重参差式(有两个以及两个以上基准诗节)两种基本类型,又衍生出更小的对称组合,即各节内部呈对称结构,称之为“节内对称式”;复合对称式即节与节之间既有整齐式,也有参差式的作品。按照“三分法分类体系”,每首行数相同者即为定行诗体:全诗约定俗成,保持一定的行数,但是仍然遵从格律规范(整齐或参差对称)的诗体,目前比较成熟的有四行、八行、十四行三种(今后根据发展状况还可以考虑六行、十二行在内),分别与古诗中的绝句、五律、七律对应。这样就形成了格律体新诗的完整体系,可以真正做到如闻一多所说的量体裁衣,即按照一定的建行、组节规则,产生无穷无尽的体式,实现“无限可操作性”。 3、定行诗体试验。万龙生对定行诗体情有独钟。他于2007年9月由雅园出版公司出版了诗集《八行十四行诗百首》,收入十四行诗65首,八行诗109首。诗集中十四行诗大致分两类:一是严格遵从西方十四行的格律,二是对原来格律有所改造。体式上有整齐式,也有参差式。韵式上有的遵从西方格律,运用交韵、抱韵、随韵,有的追求偶句押韵、句句押韵。编排上每首诗后以题解的方式注明格律状态(三分法类型、押韵方式和节奏特点)。诗集中八行诗有整齐式,也有参差式。诗集后附录《关于八行体新诗的思考》概述了八行体新诗的历史:“新诗婴幼儿时期,郭沫若、刘大白、戴望舒等就写过八行体新诗;50年代,公刘、沙鸥也写过这种为诗人读者喜爱的八行体新诗;80年代以来,刘征、刘章有意识地尝试写作八行体新诗,刘征写的是整齐体,每行均为四步,也仿照律诗格律样式,中间四行两两对仗;刘章写的是对称体,也是中间四行两两对仗,步数有所变化,这也可视为八行体新诗中最为严谨的‘律体’。短短八行,分节、韵式、对称方式等存在很多变化,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万龙生不仅尝试十四行诗、八行诗,还尝试四行诗(柔巴依)。“柔巴依”是一种在突厥文化圈中定型并广泛流传的一种四行式格律诗体。基本特征是:每首四行,独立成篇;押韵方式为一二四句或四句全部押尾韵,也有二、四句押韵的样式。每行诗由五个音组构成,形成和谐的对仗;著名诗歌翻译家、原上海译文出版社编审黄杲炘(1936年——),是运用格律翻译“柔巴依”的主要诗人,翻译作品有《柔巴依集》。受黄杲炘翻译的“柔巴依”诗影响,万龙生于2017年初陆续写出了一组30多首柔巴依,这些诗,诗行整齐,每首四行,十二言,大致一二四行押韵,在格律体新诗人中产生了广泛影响。如:
二一 明天我就要背起行囊去远方 去见识那些心仪的山川村庄 但愿美好的一切能激活灵感 做一个行吟诗人是我的梦想 ——四.六有晋豫之行
二二 展大鹏之翅我就要飞向北方 那里有龙城飞将幷刀的锋芒 还不知将会投宿于哪家客舍 届时有诗友共度快乐的时光 ——已与诗友约会
曰:从学生时期发表的习作《小伞兵》,到现代格律诗专集《当代重庆作家作品选 第2辑·万龙生卷》,以及《八行十四行诗百首》,再到柔巴依组诗,可以看出万龙生一生都行进在新诗格律化的征途之上。 虽然经东方诗风论坛首倡,以“格律体新诗”替代风行了半个世纪之久的“现代格律诗”之名称,并逐渐推广开来。但其质疑“现代格律诗”的名称容易与当代旧体诗词相混淆的看法还是值得商榷的。因为“现代格律诗”与当代诗人写的旧体格律诗的根本区别,在于两者运用语言的不同,“现代格律诗”运用的是现代汉语,旧体格律诗运用的是古代汉语,两者的本质区别显然不是创作时间的不同,至于哪个名称较为科学还需要历史的验证。 三分法无疑是新世纪新诗格律理论的创新性成果。其意义在于:一、使新格律诗分类具有了具象性,具备了很强的可操作性;二、将复合式纳入了新格律诗分类体系,既拓宽了新格律诗的理论视野,也为自由诗提升审美品味提供了标准。 定行诗体试验是万龙生在完成以“三分法”为标志的理论建设之后,对新诗格律建设的更高层次的追求。尤其是诗人的柔巴依四行体,在定行的基础上,追求定言(十二言),追求定韵(一二四行押韵),显示了诗人追求定型新诗体的审美倾向。 由万龙生的新诗理论与创作实践大致可以看出,自律(整齐式、对称式、复合式、图像诗)——共律(定行诗、定言诗)——格律(定型新诗体)这条新诗格律逐步走向成熟的运动轨迹。
正是 情系三分新律体 尝试定行新诗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