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诗风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歌
查看: 662|回复: 4

现代格律诗发展史 之 台港及海外新诗格律探索

[复制链接]

159

主题

188

回帖

2

精华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36
发表于 2016-9-18 17:53: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死水吧 于 2016-9-18 18:12 编辑


【现代格律诗发展史】


第七章    台港及海外新诗格律探索


死水吧


        1940年代末,因为政治的变化,大量的华人知识分子,把中华文化传统带到台湾、香港及海外继续发展。到1997年以后,香港、澳门陆续回归,与大陆的经济与文化交流日益紧密。诗人们生活在社会巨变、文化融汇的时代大变革中,他们自由地尝试与探索新诗的各种表现手法、形式与主题,创造了多元化的中文诗歌。在新诗艺术形式的探索方面,海内外诗人们殊途同归,从定行、定言、定韵着手,到诗体定形,不约而同地汇聚到新诗格律化的路途上来。


第一节    血脉相连的格律传承  


        1949年,台湾由国民党政权割据统治以后,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封闭的文化环境。尤其是新诗发展,它既未受到大陆五六十年代的现代格律诗及新诗民歌、古典化运动影响,又未产生具有自觉意识的追求新诗格律化的文学社团。但是,因为当时迁居台湾的诗人中,包括了像新月诗派理论家梁实秋,现代派诗人陈世骧等伴随着二三四十年代新诗成长起来的一批诗人,他们深受新月诗派、现代派格律思想的浸润,所以他们在新诗艺术化的创作和实践中,也程度不同地呈现出了新诗格律化的倾向,形成了各自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台湾私立中国文化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硕士黄宪作于1991年完成硕士论文《新格律诗研究》,是台湾最早以新格律诗视角研究现代新诗格律的专著。论文以新月诗人闻一多的新格律诗理论为核心,上溯新格律诗形成的源始,下则追记其理论的递嬗过程,以探求新格律诗体在新旧交替时代(1917——1937)出现所表示的意义。全书六章,十五节,约十万余字。作者肯定了新格律诗在尊重传统,融合中西,扭转民国初年保守与西化两派错误的价值观所做的努力,力求为新格律诗还原其真实面貌和应有的历史地位。
        台湾东吴大学中国文学系张加佳于1992年完成硕士论文《冯至<十四行集>研究》,对固定诗行创作进行了个案专项研究。
        国立台北教育大学语文与创作学系教授林于弘博士,2012年发表文章《台湾新诗“固定行数”的格律倾向——以《台湾诗选》为例 》,以2003——2010年的《台湾诗选》为研究对象,并以量化的统计分析为基础,凸显了台湾新诗在“固定行数”的格律倾向。在对台湾诗人定行诗体试验进行了全面巡礼之后,他说:“至于台湾新诗在格律的追求上,当以对“固定行数”的尝试者最为普遍。早期如杨唤的“四行诗”,或是之后向阳的《十行集》,以及陈黎和林建隆的“三行诗”,岩上的“八行诗”,白灵的“五行诗”,周庆华的《七行诗》,以及落蒂对“六行诗”的提倡,都是以“固定行数”作为格律建构的具体行动。”(林于弘《台湾新诗“固定行数”的格律倾向》)
        台湾国立清华大学博士曾琮琇,2014年完成博士论文《汉语十四行诗研究》,对定行诗体——十四行诗进行了宏观视野下的专项研究。论文试图以两岸的十四行诗不同的书写道路为依据,重新界定汉语十四行诗的范畴,从形式和意义的角度出发,探讨外国格律十四行诗进入汉语语境下的发展和变化。
        在这些诗人的固定诗行研究和试验之外,余光中、杨牧、彭邦桢等诗人也从理论和实践上对新诗格律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
   由于历史的原因,香港和大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1997年香港回归前,华人知识分子就是香港文坛最为活跃的力量。1937年以后抗日战争的爆发和“八·一三”上海事变,逼使大批内地文化人和文学家避难南下,或借道香港转赴大后方,或驻足香港从事抗日文化活动;从I 946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四年时间里,因国内战争的重新爆发,促使在国民党统治区内的作家再度南来,南来作家再一次主导了香港的文坛;新中国诞生后,—批对新政权持反对或疑虑态度的文化人进入香港,填补了随着新中国成立左翼作家北返后留下的文坛的“真空“。七十年代后期大陆实施改革开放,随着经济的发展,又有一批华人知识分子陆续移民香港。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后,政治、经济因浓郁的中华情更加紧密地融汇到了一起,母体文化的认同渐趋一致。在新诗领域,对于艺术形式的探索,涌现出了像晓帆、王一桃等追求诗体定行定言定型的优秀诗人。
        旅美华人周策纵于19629月在纽约《海外论坛》月刊39期发表论文《定形新诗体的提议》,在新诗史上率先提出了建立定形新诗体的理论主张,并自创太空体加以验证,成为海外探索新诗格律化的代表诗人。
        从台湾诗人的新诗定行体研究和试验,到香港诗人晓帆、王一桃的定行定言新诗体探索,再到海外诗人周策纵的定形新诗体理论,大致可以看出华文新诗从追求新诗诗律到追求新诗诗格的曲折轨迹。不同地域、不同时代、不同背景的诗人,在新诗艺术形式的探索中不约而同地汇聚到新诗格律化的轨道上来,这充分体现了新诗艺术规律的必然性。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 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9

主题

188

回帖

2

精华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36
 楼主| 发表于 2016-9-18 17:57: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死水吧 于 2016-9-18 18:13 编辑






第二节    余光中、杨牧的理论与实践


    余光中(1928——  ),南京人,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1950年赴台。台湾著名诗人、评论家、教授。1953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余光中师承于新月诗派的理论大师梁实秋,实际上是新月派新诗格律化主张在台湾新诗环境中积极探索的代表之一。他没有受到大陆五六十年代民族化格律思潮的影响,既脱却了大陆在那个时期单纯地走以民歌为主的路子,也脱却了大陆在那个时期单纯地走用新格律的形式通过译介古诗词来实践新格律的路子。他将民歌化和古典化,与西方现代派的诗艺有机融合,形成了比较纯熟的新诗格律思想。在规范之中求变化,在约束之中争自由。从余光中受新月新格律精神浸润,在新诗形式方面的理论思索与创作实践,似乎可以看到新诗格律化在彼岸的传承与发展。
    余光中认为:“艺术之中是没有自由的,诗人不能只是破坏格律,而必须在解除了前人的形式之后,创造出一种新的形式约束,让人们至少自己遵循。”[余光中:《余光中散文选集》,第2辑,第127页,时代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余光中曾专文《闻一多的三首诗》、《徐志摩诗小论》剖析新月派的主将闻一多、徐志摩的新格律理论及实践。他认为:闻一多早期的一些作品,都难称为佳作。他的格律诗理论,太浅显单纯,用来纠正胡适,冰心等的散漫也许有效,但赖以开启谨严而完整的诗体,则仍嫌不足。所谓“建筑的美”在新月派晚辈作者的笔下便往往沦为填字与凑词。在节奏方面,闻诗或自由而至于散漫,或整齐而陷于刻板,尚未把握到适度的弹性。但他对于徐志摩的《沙扬娜拉一首——赠日本女郎》、《偶然》《再别康桥》这三首小诗中的意蕴、句法、结构的自然流淌还是赞赏不已的。
    余光中曾专文《新诗的评价——抽样评郭沫若的诗》、《评戴望舒的诗》剖析自由诗主将郭沫若和现代派主将戴望舒的新诗理论与创作。他批评郭沫若的新诗:“纯以诗艺而言,句法拖沓,散漫,颇为散文化。郭诗向好嵌用外文,此地也不能免。”他批评戴望舒的新诗:“戴望舒作品的水准,高下颇不一致,真正圆融可读的实在不多。大致说来,他的毛病出在意境和语言;戴诗意境之病,一为空洞,另一则为低沉,甚至消沉。语言之病词藻太旧,对仗太板,押韵太不自然。”
    在全面审视中国新诗人诗作诗论的基础上,诗人余光中在1994年在台北举行的《“第十五届世界诗人大会”主题演说——缪斯未亡》中论述道:“最早的自由诗由郭沫若领头,艾青继之,对于破旧诗之陈规虽有作用,但是对于立新诗之法却未能竟其全功。另一方面,闻一多倡导格律诗,有心力挽散漫纷繁的狂澜,复导百川归海。可惜新月派的子弟与从者未能真正为新主题“相体裁衣”,追求整齐而无力变化,遂使“豆腐干体”终成绝响。于是自由诗席卷诗坛,成为一般作者无师自通的致诗捷径。” 随后指出:“‘自由’一词,原来是指摆脱前人固定的格律,而不是指从此可以任意乱写,不必努力去自创新的节奏,成就新的格律……一般中国新诗人所了解的自由诗之“自由”,往往止于负面,就是不要韵,不要句式与段式的常态;诗行长短不拘、段中行数不限,而每行的节奏也不必控制。其实西方不少较佳的自由诗,往往只是几种格律的自由配合,或是自由出入于某种格律,而非将格律一概摒除。”主张新诗应该按照整齐与变化的美学规律,去创造适合新诗内容与表现的新形式。
        余光中的诗,大胆尝试了新诗创作的各种诗体。既有诗行整齐严谨的“整齐体”,又有相应诗行对称的参差体,更有整齐参差交互相应的复合体。其诗体形式可以概括为:现代格律诗要求在规范中求变化;自由诗在变化中求规范;半自由、半格律诗韵脚不拘,错落参差而又富于整肃美感。这种律中求变,变中求律,律与变的诗性调和,正是余光中诗体美学构建的原则。所以,余光中回顾他的诗学历程时说:“回顾我四十年写诗的发展,是先接受格律的锻炼,然后跳出格律,跳出古人的格律而成就自己的格律。所谓“从心所欲不逾矩”,正是自由而不混乱之意,也正是我在诗艺上努力的方向。”(余光中《四窟小记》)如:

    《乡愁四韵》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酒一样的长江水,/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血一样的海棠红,/沸血的烧痛,/是乡愁的烧痛,/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信一样的雪花白,/家信的等待,/是乡愁的等待,/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母亲一样的腊梅香,/母亲的芬芳,/是乡土的芬芳,/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杨牧(1940——  ),台湾花莲人,原名杨靖献,《创世纪》诗社主要成员。19662月,杨牧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10月入柏克莱加州大学比较文学系,指导教授为陈世骧先生。杨牧师承于陈世骧,陈世骧师承于朱光潜。朱光潜和陈世骧都是现代派新诗的主要诗论家。所以,杨牧和陈世骧的新诗追求是一脉相承的,都秉承了现代派新诗格律的思想。
    杨牧是台湾最早从理论角度提出“有机格律”的诗人和诗论家。他认为“自由诗体是现代诗的基础,天然浑成的格律(organic form)必不可免,乃是自由诗的限制。”(杨牧《禁忌的游戏。后记》)杨牧“有机格律”新诗理论里的“有机”内涵,实质是指摒弃人为的如唐诗宋词元曲里明显的人为格律痕迹,着力探求新诗语言的天然浑成的格律成分,犹如六朝以前的古诗体式。他在《陆机文赋校释》中说:“反观七十年来的新诗运动,纵使规律化之呼声不断,以其实际精神求之,无非是对于天籁自然再认与追求。故曰,今日习现代诗而关切音声偕调的作者,宜多读齐梁以前的文学,揣摩体会,或能得之。”
    杨牧的“有机格律”理论,在他的新诗创作实践中,具体体现在:
          在诗体方面,他喜欢将诗作分成若干部分,以数字标示,让它们像乐曲的各个乐章或组曲的各个小曲般开展,不同的部分有些彼此密切关联,互相呼应,有些则可以单独成篇。譬如《妙玉坐禅》,五段咏叹调主题前后呼应,交织连结成一首磅礡缠绵的女高音狂想曲,而《十四首十四行诗》则可视为十四个小曲合成的组曲;在结构方面,喜欢首尾呼应,句法反覆,主旋律句贯穿全诗,以达到旋律的流畅、缠绵等;在诗行方面,仍然沿用现代派新诗的跨行断句形式;在音乐性方面。一不刻意押韵,只在诗行末尾随意地有些韵脚,也并没有什么规律。二多用重章叠句,既表达现代社会纷繁复杂的情感心理,又可增强诗句的音乐感。三是诗题常富有音乐意象,如《武宿夜组曲》、《夜歌》、《春歌》、《秋歌》、《情歌》、《挽歌一百二十行》、《楝花曲》、〈《月光曲》、《变奏》、《未完成三重奏》、《子午协奏曲〉》、《十二星象练习曲》等。
    杨牧也是台湾现代诗人中创作十四行新诗作品最多、探索最深的诗人之一。早在1972年前使用笔名叶珊时期,已有多首十四行,包括《夹蝴蝶的书》、《十月感觉》、《我的子夜歌二》、《微雨牧马场》、《传说》八首及《夜歌之二:雪融》三首。其中《传说》八首皆采77的形式,《夜歌之二:雪融》釆671的特殊形式,分别写春夏秋三季,皆可见其对十四行的尝试。1972年以后,又有多首十四行,如1973年的《十四行诗十四首》、1980年写给儿子名名的十四行诗十四首、1981年的《旅人十四行》、1984年的《再见十四行》、以及晚近的《村庄十四行》等。
    从杨牧的创作实践看,虽然他不脱现代派的跨行断句、不求押韵的诗歌特征,但他的诗作主题回旋反覆、结构首位呼应、诗行重章叠句等特征,增强了旋律感,深得诗经辞章之精妙。这大概就是杨牧“有机格律”的内涵吧。如:

        《海岸七叠》     

     在一个黑潮汹涌的海岸
      我们寻到歇息生聚的地方
      (你曾经长期随我流浪
      带着双鞭,和一对刀枪)
      俯视溪谷草原的山坡上
      我们寻到了乔木和果树
      练武的院子,和书房

      并且我们惊喜地发觉
      在一个黑潮汹涌的海岸
      有生命比阳光还亮,比白雪
      清洁,比风雷勇敢。这一切
      北极星是这一切的见证
      无论从哪一个方向观察
      凛凛巍峨,喜悦,坚强

      快速还胜过海鸥鼓荡的
      翅膀,飞越漂流的冰山
    在一个黑潮汹涌的海岸
      探索心的传奇,血的传奇
      绿藻和珊瑚的神话
      在我们掌心底下,生命的
      汪洋浩瀚温暖而明亮

      时常,我看你这样充满了
      好奇和期待,眉目之间
      专注地设想着清秀和刚健
     在一个黑潮汹涌的海岸
      浓雾后面是巨鲸的花园
      有定期的船舶绕道航过
      航过,直放台湾我们的故乡

      你纤细的小手握紧的时候
      本是黑带二段的拳头
      如今温婉地梳拢着好看的
      短发,折叠着小小的衣裳
     在一个黑潮汹涌的海岸
     果然有艘大船骄傲启碇
     启碇,直放台湾我们的故乡

     好象一切都这么从容简单
     预备着整理着,忙着为盆花
     浇水,将阳台上的小松鼠喂胖
     杖着鹿谷乡的竹竿过马路
     捧回一兜满满的邮件
    在一个黑潮汹涌的海岸
     拆读弟弟的信,以及航空版

     这时日光已经越拉越长了
     照满你的院子和我的书房
     春天即将来到,下一代
     会比我们活得更充实放心
     在台湾,辩才无碍而刚强
     虽然他是在外国出生的孩子
    在一个黑潮汹涌的海岸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 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9

主题

188

回帖

2

精华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36
 楼主| 发表于 2016-9-18 18:0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死水吧 于 2016-9-18 18:13 编辑






第三节    台湾诗人的定行诗体理论与实践


        定行与定言是新格律诗结构上的一个主要特征。这种结构的特点,定行诗多一行少一行不要,定言诗多一字少一字不取。它不仅仅是诗的行数和语言的限制,而且是一种固定的形式装载一种活的,可以膨胀可以收缩的内容。就诗的特点来说,它要求形式的有限和内容的无限性。即以最凝炼、最精省的形式,容纳尽可能多的内涵。


      一、林于弘的定行诗体研究
  林于弘(1966——  ),台北市人,博士。现为国立台北教育大学语文与创作学系教授,并担任国语日报《语文教育版》特约主编。2012年,林于弘博士发表文章《台湾新诗“固定行数”的格律倾向——以《台湾诗选》为例 》,以2003——2010年的《台湾诗选》为研究对象,并以量化的统计分析为基础,凸显了台湾新诗在“固定行数”方向的格律倾向。这是一篇全面体现林于弘新格律思想的主要文章。文章采取逐年()的统计方式,分别统计各年()《台湾诗选》“固定行数”格律倾向的诗作及其相关内容:
       2003年《台湾诗选》共选录86首诗作,其中属于“固定行数”的作品,计有7首。以行数言,计有2346810行,以2行的数量最多;若以段数言,则有2379段,以3段的数量最多。
       2004年《台湾诗选》共选录70首诗作,其中属于“固定行数”的作品,计有13首。以行数言,计有2345624行,以4行的数量最多;若以段数言,则有1234678段,以48段的数量最多。
     2005年《台湾诗选》共选录63首诗作,其中属于“固定行数”的作品,计有9首。以行数言,计有24689行,以4行的数量最多;若以段数言,计有2345段,以2段的数量最多。
      2006年《台湾诗选》共选录79首诗作,其中属于“固定行数”的作品,计有17首。以行数言,计有23456810行,以45行的数量最多;若以段数言,计有123567810段,以3段的数量最多。
      2007年《台湾诗选》共选录78首诗作,其中属于“固定行数”的作品,计有17首。以行数言,计有2345678行,以5行的数量最多;若以段数言,计有234567816段,以2段的数量最多。
      2008年《台湾诗选》共选录75首诗作,其中属于“固定行数”的作品,计有14首。以行数言,计有2345678行,以3行的数量最多;若以段数言,计有1234569101112段,以1段的数量最多。
      2009年《台湾诗选》共选录76首诗作,其中属于“固定行数”的作品,计有12首。以行数言,计有2345610行,以4行的数量最多;若以段数言,计有236710段,以36段的数量最多。
      2010年《台湾诗选》共选录65首诗作,其中属于“固定行数”的作品,计有13首。以行数言,计有2345711行,以4行的数量最多;若以段数言,计有2345段,以4段的数量最多。
      在统计2003——2010年《台湾诗选》“固定行数”诗作及其所占比率后,作者得出结论:8个年度的总平均为17%,其中更有5个年度的比率都在19%以上,平均每5.88首诗作,就有1首采取完全固定行数的写法。从中可以看到台湾诗人以定行诗体来尝试新格律的大趋势。
      作者认为:“诗虽有古今之别,但对形式内容的要求却千古不易。“五四”以后,新诗语言以白话为正统,形式则以分行为主,格律被当成妨碍内容的桎梏。不过在一切讲究“自由”之后,语言漫无章法,句型日趋冗长,这样的演变,不仅失去了客观的品评标准,更难以建立崭新的模式,是以尝试建构新诗各种形式标准的想法与努力,也不断有前仆后继的追寻者。”(林于弘《台湾新诗“固定行数”的格律倾向》)
      在对台湾诗人定行诗体试验进行了全面巡礼之后,林于弘的目光锁定了定行诗体试验的代表诗人,“至于台湾新诗在格律的追求上,当以对“固定行数”的尝试者最为普遍。早期如杨唤的“四行诗”,或是之后向阳的《十行集》,以及陈黎和林建隆的“三行诗”,岩上的“八行诗”,白灵的“五行诗”,周庆华的“七行诗”,以及落蒂对“六行诗”的提倡,都是以“固定行数”作为格律建构的具体行动。”(林于弘《台湾新诗“固定行数”的格律倾向》)                            林于弘还专文《形式与内容的交锋一一以向阳《立场》为例》,剖析了向阳的“十行诗”试验,试图通过检视向阳“十行诗”代表诗作《立场》在形式建构与内容取舍的斗争妥协,尝试厘清其成就与困境,同时也一并讨论台湾新诗在形式与内容所面临的问题与突破,以及展望未来的可能发展。
  由于台湾没有出现类似大陆二三十年代和五十年代那样的新诗格律化运动,也没有产生具有自觉意识的追求新诗格律化的文学社团,因此,林于弘教授对于台湾诗坛的新诗格律试验历程的梳理就具有了全新的独特意义。而他以定行诗体建设的视角对新诗格律理论的解析也为那些单纯以诗歌语言的“节奏、音韵”作为自由诗和格律诗判别标准的狭隘新格律诗观提供一个反面的鉴照。


      二、白灵的五行诗
    白灵(1951——  ),本名庄祖煌,祖籍福建惠安,生于台北万华。
   白灵早年倾向于长诗的形式,然而近年来,他却有意把精力投向短诗创作,力图寻找到一种适合于新诗的最佳形式。在他看来,日本的俳句只有两三行,无法充分传达作者的创作意旨,不足借鉴,四行仍稍嫌短,五行似乎可以了,足以构成一个完整的世界,语言也不至于赘疣。因此,201012月,他将自己多年来试验的五行体小诗结集为《五行诗及其手稿》出版,为台湾诗坛的定行体试验提供了一种别样的参照。
  关于五行诗的特征,白灵在《五行究竟——序<五行诗及其手稿>》中说:“五行诗可以被看成介于有意和无意之间的形式。有些五行诗可能由一行诗扩充而得、或是十行诗浓缩减肥而成。这其中的拿捏都是希望在有限的行数内,将情感纯化至某个恰当的简单形式。如此文白分配比例、上下排列、图象化等,均可能在五行之内展开,如前两行将之对偶句化 (如《乘船下漓江 》) 、上下句长短对比(如《子夜城》)、形象图式化(如《钟摆》),或三二句分两段 (如《撒哈拉》)、四一句分两段 (如《孤独》) 等等,若再加上每行字数自由调节、节奏变化,乃至加上“空白”、“跳跃”、“断脱”、“逸离”等手法的运用,五行一百字内其实就已大有乾坤了,或值得诗人加以注目。”
   从白灵对自己试验的五行诗的特征总结可以看出:白灵的五行诗更切近于近体诗中的五七言绝句,篇幅短小,精炼粹美,言有限而意无穷,耐人反复咀嚼、回味,以五行的形式传达了古典绝句的韵味。但是若以格律的眼光看待这些五行诗,发现它仅仅传承了律绝的固定诗行的特征,却舍弃了类似古典诗歌格律的其他限制,每行字数不限,偶行押韵不限,词语平仄不限,诗句对仗不限,节奏对称不限,只追求在固定行数之内充分的表现自由,如随意的断行、文白分配比例、上下排列、图象化等等。
  这类诗体,单纯追求定行,对于韵律和节奏等无任何要求,在自律共律格律分类体系中,属于共律体的低级形式。由于缺乏其他共同遵循的格律规范,所以难以作为一种格律形式普及与推广。


       三、岩上的八行诗
       岩上(1938——  ),本名严振兴,台湾嘉义人。在台湾诗坛,八行诗试验首推岩上为代表诗人,自1966年加入笠诗社后,他凭着一股对诗的热爱,锲而不舍的追求,自学奋进,跋涉出一条独特的诗路。他在《激流》的“后记”中说:“我制作自己适身的衣裳,且舞我自己的姿式。”
      在岩上出版的七部诗集中,独具格律形式意味的探索是定行体诗集《岩上八行诗》,他是定行诗体的坚定实践者。他在序文中说:“缺乏组织的语言,将无诗的存在;没有形式的诗,也将无诗的内容。”这是非常辩证的观点,突出地强调了诗的结构形式的重要性。
      八行体新诗,因为其内在结构暗合古典律诗起承转合的美学特征,所以一直是新格律诗人乐此不疲的试验诗体。更因为诗人的诗学素养和美学追求的不同,呈现出了异彩纷呈的形态。岩上的八行诗,形式上的特点是:1、所有作品均为咏物诗;2、所有诗的标题都是用一个字;3、所有的诗都是两行一节,一首诗由四节组成;4、每一首诗都配有一幅单页画,诗画相映。在格律方面,外在形式只追求八行,舍弃了节奏对称,舍弃了押韵;但在语言方面,多运用对称词语,表现相对应的互生共存关系,利用对比的技巧,突出显示事物的特征;在结构方面,运用起承转合,前三节针对诗题、诗旨以平淡舒缓的语言进行说明、叙述、发展和辩证,而在结尾时突然扬起,以一高潮作结。
     岩上的八行诗,结构上具有起承转合的美学特征,大多数前三节铺陈,后一节点题,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情趣。也追求词与词、句与句之间的对应,哲理性强,这也是为读者看好的主要原因。
      但是,岩上八行诗舍弃了整齐与对称,舍弃了押韵与旋律,有八行诗之形,少八行律之实,除八行之外,缺乏公认的新格律的共识,也使得这种诗体特征仅仅停留在个人的探索与追求,无法成为一种大众共同遵循的新格律规范加以推广和普及。所以,岩上说:“八行诗不是一个固定表达诗的形式,它仅是以这样的形式呈现了这样的内容。”(《岩上八行诗》后记)


       四、向阳的十行诗、十六行、二十行诗
     向阳(1955——  ),本名林淇瀁,台湾南投县人。一九七一年在竹山组建“笛韵诗社”,一九七五年主持“华岗诗社”,一九七八年加入“诗脉诗社”,一九七九年组织创办《阳光小集诗刊》。向阳是定行诗体试验最勤奋、也是成就最高的诗人,他不仅进行定行诗体各种样式的试验,也将这种试验上升到新诗格律理论层面进行思考,堪称台湾诗坛新诗格律化的代表诗人。
      向阳第一本诗集《银杏的仰望》有意采用五行四节或者六行四节的定行形式,可初见诗人所欲建立的形式系统。诗作有《秋的笺注》、《泠泠夜雨》、《银杏的仰望》、《潮骚》、《或者燃起一盏灯》、《说是去看雪》、《即使雨仍落着》、《请听夜在流动》、《发殇》等。
     向阳第二本诗集《种子》则刻意经营四行四节的形式,已然构成独立的形式系统。辑一《暗中的玫瑰》全数收录四行四节的诗作。诗作有《暗中是玫瑰》、《夜过小站闻雨》、《青空律》、《悲回风》、《岁月跟着》、《竹之词》、《从冬天的手里》、《长巷》。此八首诗除行数节数相同外,各句皆为十一个字。系标准的“豆腐干体”,突显出诗人刻意经营的形式规则,也使这种诗体具备了定型化的基本条件。
      1984年,向阳将自己研磨十年的“十行诗”七十二篇集为《十行集》,交给九歌出版社出版,期许能为现代诗“形式的建立”带来一些贡献。      《十行集》所收三卷,起于情爱的咏叹,通过景物的吟哦,终于人生场域的思索。十行诗在形式上每首分为两节,每节五行。有整齐式,有对称式。结构上先起承,后转合,前后呼应。在对称的运用方面具有古典律诗的风格,字数对应,词性对称,意象对比,完全是按照律诗的规则严格遵循,显示诗人探求在特定形式中变化内容的严苛态度,以及对于律诗格律的执着追求。在押韵方面,有的顺乎自然,有的押行中韵,有的押脚韵,缺乏严格的规定性。
      向阳的定行诗体试验,最中意的是十行诗体,并且为了拓展新诗的表现空间,他又进行了二十行诗体试验,比如《四季》中全是二十行诗体。无论十行诗体,还是二十行诗体,基本分为两节,上下节两两对称。其对称不仅是单纯的词语相对,而是词性相对,意象相对。新诗格律的对称特征,向阳运用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
      关于定行诗体的试验缘由与历程, 向阳在《<十行集>后记——十行心路》中曾这样论述:“开始试验‘自铸格律’的可能。我的决定很简单,如果失败,最少是一种自我磨练;如果成功,自然可以蔚成风气。刚开始,我的试验也很简单,我选取了较常见的‘固定行数成节、固定节数成篇’的方式。初期大约以每篇四节、每节四或五行篇常用。以每首诗四节为要求,其实也正是对于诗想的自我冶炼与弃取。诗想如果有十分,经过形式的裁定,可能只可用其五分。犹如裁衣,诗想单纯者,五分可以使之精粹;诗想繁复者,五分可以汰其芜杂。由此看来,反形式主义者所谓‘削足适履’之虞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诗怕的是没有诗想,诗不怕诗想的再压缩与冶炼。
        当时,我甚至对部分诗作采取了‘起、承、转、合’的老架构来处理。诗想有起,则需顺承,以使之充分;顺承既毕,则需转益,以求其周延;转益之余,然后收合,以使和谐——这种过程,于文章脉络是必然的;于诗,特别是被讥为“有佳句而无佳篇”的现代诗,实则也大有可取。”
      向阳将这种传承于民族传统的定行诗体戏称为“拿着形式的笼子,来抓合适的鸟”。惜乎这种定行诗体,在押韵方面,虽然也尝试了各种方式,却没有形成明确的规定性,使得这种定行诗体在推广和普及时,韵律方面缺少了可遵循的依据。


     五、彭邦祯的十四行诗
      彭邦桢(1919——2003),湖北黄陂人。1949年,他因身不由己而抛妻别子,随国民党队伍仓皇撤退至海南岛,直至台湾。1969年自军中退役,倡议联合各派诗人成立“诗宗社”,并任主任委员。主张现代诗应为中国诗传统继往开来,承前启后。那时,彭邦桢和宋颖豪正致力于十四行诗的创作,他们共同讨论十四行诗的源流、分派、以及输入我国后之青蓝辉映的发展状况。稍后,因彭考进辅仁大学夜间部英文系,由于课业与稿债的关系,曾中辍了十四行诗的撰写。可是彭邦桢对十四行诗的创作情有独钟,后来他锲而不舍,益求精进。1973年底到1974年初,彭邦桢为美国女诗人梅茵·黛丽尔(他后来的妻子)写了一组十二首爱情诗,后结集为《纯粹的美感》。在这些诗作中,出现了“十四行诗”的诗体格式。在行的建制上,采用意大利式的“前八后六”的形式,前面两个四行,后面两个三行。在押韵上,并不遵守西方“十四行诗”的固定模式,而是行中和行尾韵交错运用,并无规律可循。              
      1978年开始,彭邦桢试写“现代诗押韵十首”,一反现代诗废韵主张,选用古诗韵。发表之后,曾引起诗坛广泛反响。这十首现代诗押韵试验,采用唐诗古韵,有的一韵到底,大多中途换韵。每首诗后的注释都阐明了用韵的形式以引起读者注意,帮助读者理解。如:

                       《台北之恋》
                  ——试写现代诗押韵之一

           当我想起:此刻的黎明正是台北的黄昏
           为什么我只在纽约的黎明,不在台北的
           黄昏?且从一更走进五更,走进酒中盟
           举杯轮盏,醉在此间论纵横

           当我想起:此刻的黄昏正是台北的黎明
           为什么我只在纽约的黄昏,不在台北的
           黎明?且从花开走向鸟鸣,走向诗中营
           推心置腹,醒在此间看繁荣

           当我想起:此刻的黎明正是台北的黄昏
           此时圆已饭店的灯彩已千晶,且让我
           千斗解醒,眠在山中铸千情

              当我想起:此刻的黄昏正是台北的黎明
              此时基隆河上的风景已千晴,且让我
              千缕含英,起在河边挹千声。
         注:此诗系叶诗韵下平声八庚写成。唯其中有“黄昏”之“昏”字非八庚之韵。
        “昏”字系下平声十三元之韵。不过此韵在古韵之中是通上平声十一真之韵的,按八庚之韵也通此韵。故为了免以韵害意,乃叶为通韵。
        彭邦祯在《彭邦桢自选集·后记》中说:“押韵也有它的妙处,在用字遣词上要求去繁就约,特别允当。惟其间有一点难以避免,古人所常用的词汇,这就无法逃避不用。因为这是古人所制订的“诗韵”,那么这也就只得跟着古人的韵语而走了。好在我是一个写现代诗的,因此所受的限制还不算大,也就自有我的新意与我不同的表现在内。这十首诗,我并没有把它们完全调正平仄,所采取的是“新”与“古”的两种语言所写成的。看来它既非古诗,又非唐诗,也不是宋诗,那么这仍旧是一个现代诗人所写的现代诗了。谈到平仄,在诗中并不是一件难事。在我这九首诗里,其中有的并曾调过平仄,不过不全是全部。如果一定要调平仄,势必会尽失现代语言的张力。这样就与其可为莫如不为。总之,我写了这几首“现代诗押韵”是一种冒险,虽说自有新诗运动这六十年来没有人像我这样写过,但我这样作也不失为一种尝试。”
       彭邦桢的十四行现代诗押韵试验,协古韵,调平仄,证明新诗完全可以使用古韵系统来进行创作,这虽然不是新诗韵律的主导方向,但是作为一种艺术追求和实践,在丰富新诗格律的表现形式上,也是值得提倡试验的。
        彭邦桢也是台湾诗坛旗帜最鲜明、方向最明确的致力于新诗格律化、民族化的诗人。从前八后六,行中韵和尾韵无规律交错运用的十四行诗,再到协古韵,调平仄的现代诗押韵十四行诗,明显看出彭邦桢在定行诗体建设中的主要贡献。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 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9

主题

188

回帖

2

精华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36
 楼主| 发表于 2016-9-18 18: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节    香港诗人的定型诗体理论与实践


     
    新诗以来,“有律无格”成为现代格律诗难以为大众所认可的主要原因。因此,众多有胆识、有追求的新诗人都把创制定形新诗体作为自己新诗创作的最高境界。香港诗人王一桃、晓帆就是创制试验定型新诗体的杰出诗人。

    一、王一桃的八行新律诗
    王一桃(1934——  ),本名黄寿延,祖籍福建,出生于马来半岛。1980年,获准举家迁居香港接受遗产。王一桃虽身居海外,但他的新诗却有很强的民族性。他对中国古典诗歌审美传统情有独钟,从精神传统到艺术传统,都卓有成效地推陈出新。他在《论彭邦桢新诗的内容和形式》中说:“作为中国诗,民族形式是应当重视的,因此适当的讲究格律,包括讲究节奏和讲究押韵,必将有利于中国现代诗的创作和发展。”
        王一桃最擅长的,是八行体诗。有的两行一节,八行成篇;有的四行一节,八行成篇。一般偶句严格用韵。结构上多用递进法、叠加法、反差法,以强化表现力度。
        在王一桃众多的八行体新诗中,仔细分析,有很多诗作就是严格意义上的白话律诗。每首八行完篇,有的两行一节,有的四行一节。若以八行律诗格律的标准来看,首联、尾联相对自由;颈联、颔联严格对仗,颈颔两联或者自对,或者互对(个别诗作偶有破律现象);有的属于整齐式,有的属于参差式;也符合“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律诗押韵规范。在此基础上,王一桃的白话律诗还有更为严格的范例,就是一首八行诗,有的是上下两段绝对对称,有的八行全部由整齐划一的短章排比体制所组成。

(一)整齐式白话律诗

《南宁风情画》
如火的凤凰花是她的笑靥,
似玉的邕江水是她的柔肠。
江北的市声仿佛她在絮语,
江南的汽笛宛如她在欢唱。
炮台沉思她古铜色的沧桑,
黄槐开着她金黄色的理想。
看兄弟民族像五彩的僮锦.
铺就绚丽的虹桥飞向远方……

(二)参差式白话律诗

《巨鼻》
所有的窗门都一律紧闭
不愿再睬那发昏的天地
“森林”早已无悦耳的鸟语
还逼人去闻喧嚣的汽笛
“花园”早已无扑鼻的花香
还逼人去吸恶臭的废气
每一部窗口式的冷气机
不就是戴着口罩的巨鼻

(三)排比式白话律诗

《沦丧》
你来自太阳升起的东瀛,却以
恐怖阴影拖出南岛漫长黑夜
你来自樱花开放的诗国,却以
料峭春寒逼热带兰纷纷凋谢
你来自富士山的朝圣之地,却以
罪恶黑手令异教徒互相秽亵
你来自孔教儒学熏染之邦,却以
拳棍刀枪令美好的啼声全灭绝

(四)对称式白话律诗

《陈荒煤(1913——)》
你是一支挟着风雷雨电的响箭
从忧伤的泪光飞向胜利的微笑
我一直在听你一路不停的歌唱
从黄浦江之夜直到北方的拂晓
你是一块闪着璀璨光芒的煤炭
从地火的平凡燃出天日的崇高
我一直在望你一生不断的燃烧
从梦中的荒野直到醒来的热潮

        李元洛在 《江湖未老少年心——读香港诗人王一桃的诗》中这样评价:“在格律诗探索的道路上,他沿着句法、章法、韵法这三个路标的指引向前;句法力求均齐,章法追求匀称,韵法则注意脚韵和内在的旋律美感。为避免格律森严而易流于僵化死板的弊病,他又力求化而不板,在规矩中求变化,于格律以蓬勃的气韵与活跃的生命。”
        王一桃的八行体新诗也是严格意义上的白话律诗。从以上的诗例及分析可以看出,其白话律诗在格律的规范要求方面,虽然更加严格,但是在艺术和文质上,他却挥洒得更加得心应手。

         二、晓帆的汉俳、六言律诗
         晓帆(1935——  ),原名郑天宝,曾用笔名晓岚、驹影等,祖籍福建省永春县湖洋镇龙山村,生于马来西亚柔佛州。1972年往香港定居,任交通部驻港机构部门负责人。他通过试验定型新诗汉俳体,试验定型新诗六言律绝,成为新诗史上规范定型新诗体成就最高的诗人。
     

        晓帆是新诗史上定型、推广、普及新诗体——汉俳成就最高的诗人。他1993年创立《汉俳论》,出版后引起了国内外诗坛的注意,成为汉俳的创作指南。1994年应邀在“第十五届世界诗人大会”全体大会上作此学术报告,把汉俳推向世界诗坛。1996年期间,先后应聘在上海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和国内外文学团体讲授汉俳;日本中央大学中文系收集了晓帆的全部汉俳专著,由汉学家渡边新一教授进行专题研究。2007年晓帆又对《汉俳论》进行了全面修订,重新出版《汉俳创作论》,成为规范、定形汉俳诗体的学习教材。

        汉俳这种诗体的基本格律为:
        汉俳定型:五言、七言、五言,三句十七言,各句末字押韵(不论平仄韵,也可只押第二和第三句,或不押韵);使用季语(也可不用,如用,只用一个即可);要讲节奏,不受平仄约束,大体分为古典诗型和自由诗型两大类,类似我国的绝句和小令。题目可标出,也可省去。一般每首都表达一个主题。若要表达多层内涵,可以用几首汉俳连作来完成。
         取韵:押韵是定型诗的特点,便于吟诵和记忆,又能产生音调美。汉俳的押韵不必太严谨,可押宽韵或邻韵通押,平声韵和仄声韵不论。晓帆较喜欢三行都押韵,但也可不押韵或第二、三行押韵。若不押韵,须注意语言的自然和通畅并有诗味。
         节奏:五言句的节奏如:二、三式(长空/万里翼);三、二式(寂寞的/秋凉);一、四式(落/两只画眉)。七言句的节奏如:二、五式(遥望/长空挂彩虹);三、四式(染红了/一方笑靥);四、三式(香江知道/你是谁)。
         语言:可用文言或白话,视题材内容和个人的喜好而定。最重要的是顺畅、达意、传神、精练、有节奏感和声调美。
    分类:汉俳分为雅俳、俗俳、谐俳、讽俳、散俳几种类型。
    另外,汉俳是取和歌的发句“五、七、五”音而成的,其下句为“七、七”十四音。在创作汉俳“五、七、五”的三行诗时,如意犹未尽,可加上和歌的下句“七、七”言两句来完成,即“五、七、五、七、七”,则成为短歌了。汉俳加两行七言句,用韵。一般都是诗眼所在,极为重要。换句话说,写完五、七、五三行诗后,再进行诗歌创作的跳跃、升华,臻至更加完美的境界。  

    晓帆也是新诗史上第一位从理论和创作两方面创制定型新诗体——六言律绝的诗人。他2008年出版《六言诗创作论》,对于新诗六言律绝进行了定型化,同时创作了大量的六言律绝,成为学习六言新格律诗的绝佳教材。著名作家、香港作家联会会长刘以鬯先生评论说:“晓帆的古体六言诗,文思精密,寓意深刻,是一种新的尝试,也可说是一种新诗体。”
         六言新格律诗的基本格律为:
         六言新格律诗分为新体六言绝句和新体六言律诗两种。可不计平仄,双句押韵(平仄均可),注意节奏,试述如下:
        一、六言绝句:不计平仄。
                A、全首双句押韵。
                B、全首双句押韵,但第一句与第二句对仗。
        二、六言律诗:不计平仄。
                A、全首双句押韵。
                B、第三句与第四句对仗。
               C、 第五句与第六句对仗。
        三、六言诗的节奏:
        A、基本上全首均为二、二、二式:
                萋萋/春草/秋绿
                落落/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
               童稚/不识/衣冠
       B、首二句均为:二、二、二式,第三和第四为:四、二式。
              山下/孤烟/远村
              天边/独树/高原
              一瓢颜回/陋巷
              五柳先生/对门
       C、首一、二句为四、二式,第三、四句为二、二、二式。
              望海楼外/清风
              太平山下/紫荆
              维港/银帆/轻扬
              香江/无限/风情
       D、全首均为二、四式。
              长年/唇枪舌剑
              巨臂/移山填海
              漫天/弦歌寄意
              人间/神彩百代
    古体六言诗,有平仄规律,新体六言诗,不受平仄约束,双句押韵,平声或仄声韵。

        晓帆规范定型新诗汉俳体,遵循格律却不囿于格律,以更自由的形式规范汉俳。传承定言定行定韵的格律特征,却摒弃平仄,又将“五七五”汉俳拓展为“五七五七七”的短歌体式,又将汉俳拓展为散俳体式。所以这些,既规范定型,又灵活多变,为汉俳蓬勃发展增添了新的生机,巩固了汉俳作为一种新的文学样式的地位。
    晓帆规范定型六言新律诗,传承古典律绝的偶句押韵、颈颔联对仗、实词入诗,注重意象意境,却不计平仄、避免虚词入诗,为创新定型现代格律新诗体(如八言新诗体、九言新诗体、十言新诗体、十一言新诗体等),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晓帆规范定型汉俳和六言律绝,不仅仅只是理论说教,而且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加以验证,出版有汉俳诗集《迷朦的港湾》、《南窗梦》,诗论集《汉俳论》、《六言诗创作论》中也都有大量的汉俳、六言律绝。如:
      《秋叶》 (汉俳)
一片片秋叶/染红了一方笑靥/梦中飘彩蝶

      《香江晨曲》(汉俳短歌体)
海鸥点浪尖/一抹涟漪一片烟/晨曦浪花溅/梅花三弄庆华年/南海明珠别有天

     《秋枣》(新体六言绝句)
冬树点点通红/村童持杆乱跑/闲弹鼓噪树梢/风馋一树秋冬

    《山居》(新体六言律诗)
香山精舍读书/西窗松涛初冬/满坡枫林神韵/遍地红叶秋风/通宵挥笔作句/彻夜南柯寻梦/醉魂鸡啼不醒/山岗朝阳正红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 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9

主题

188

回帖

2

精华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36
 楼主| 发表于 2016-9-18 18: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节   海外诗人的定形新诗体理论与实践


    虽然自新诗诞生以来,新诗人对于新诗格律的探索始终没有中断过。但是过去的新诗人,都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创立新诗行内的节奏和行间的押韵上面。其实行内节奏的原则与行间押韵的原则等只是定形诗体的基本因素之一,并不就是整个的定形诗体。所以新诗人们虽然写了不少五花八门的有规律的诗,但很少有人创造出一种抽象的新诗体与主题分开。往往是每一首或每一主题自成一个规律,等到换了主题时,规律又变了。有鉴于此,著名美籍华人学者、威斯康辛大学教授周策纵(1916——2007)在新诗史上率先提出了建立定形新诗体的理论主张并自创太空八行诗体,试图给予每一诗体或诗调一个独立的固定型式。

    一、定形新诗体的提议
    六十年代初,周策纵先生连续发表文章,如《新诗格律问题》、《中国新诗的三种现象》、《定形诗体五要点》、《说平仄》等,后将这些蕴含新诗格律思想的短文汇集起来,于19629月在纽约《海外论坛》月刊39期发表论文《定形新诗体的提议》,全面阐述了建立定形新诗体的理论内涵。要点如下:
    (一)、中国新诗的三种现象
    第一,中国新诗界还只在设法建立初步或基本的格律,如建行、建韵的问题;而没有创造出一种个别独立的新诗体或诗调。这种诗叫做“复杂的定形诗”。
       第二,过去很少有人创造出一种抽象的新诗体或诗调,与主题分开。很少有人从口头语和已有的新诗句法中精溜出一些原型来,制作新的定形调格,依照这种调格用各种不同的主题来重复填作。
    第三,有几种定形诗体固然已被好些新诗作者所重复使用,但严格说来,这些都还不能算创体。因为事实上都是摹仿或完全因袭西洋已有的定形诗体或民歌旧诗词体而成。这种诗体,最重要的已有三种,就是:“十四行诗”(商籁体)、“四行诗”(绝句)、和“素诗”。除这以外,也有些两行、三行、五行、六行、七行、八行、九行或九行以上的诗。但既不普遍,又缺乏固定的节奏,而且都没有超出西洋诗体的范畴。其中最显著的限度,是作者只知求每行字数或节奏数的相等。

        (二)、定形诗体五要点
        第一,这种新诗体的格调,应该离开主题独立而自成一单位。这和“商籁”及法国古代的八行体“巴律”等,以至中国词、曲调的原则大致相同,就是格调确定后,可按调做各种主题不同的诗。由于这种格调比较一般的格律诗更整严,所以叫做复杂的定形诗。但这也可包括一些格律较宽的诗体,所以它发展的范围可能很大。
     第二,这种新诗体每一体的节数、行数固然可有复杂的安排,就是各行中的字数、重音数、停顿数,以至于音步与韵式等,也可做各种不同的规定。过去中国新诗界研究格律的,往往受了西洋诗和中国旧式近体诗的影响,只去求每行节奏的均等,或每一音步的同长。这种节奏等长的诗当然也包括在现在所提出的定形诗内,算做它的一种。但在这以外,各种不等的节奏安排,更是所说的定形诗的主体。中国词、曲调的繁多和发达,世界上很少有一国的定形诗能相比。因此词、曲调繁多的这一特点,汉诗中定形诗体十分发达的这一特点,应该可以鼓励我们去作多样的定形新诗体的创造。
    第三,我们要再创制旧词、曲一般的诗体。所要创制的乃是“新诗”,只能从现代中国语言文字的本身里去找规律。完全要用活的语言做标准,而不是用旧的词、曲调做标准。过去四十多年来中国的新诗作品,无论自由诗或格律诗,所已成立、试用过的句法,都可做实验的标本,可从那里提炼出标准来作定形诗体的构成因素。
    第四,在建立这种新诗体时,最好能用创作的例子,来指出必须遵守的格律(诗律)和可能发展的技巧(诗艺)。本来,必须有了格律诗,才会有诗的格律,格律决不能凭空造出来。诗律往往是从诗人实际的诗艺发展成功的。但有些技巧只能活用,不能成为呆板的规律。新诗体对诗律该有比较严格的规定,对诗艺自然只能由作者去自由发展。某些技巧在例证上当然也可自然流露出来。
    第五,定形诗体的发展,必须要有多数优秀新诗人来共同参加实验创作。新诗进展到全盛阶段时,诗人们必然会更重视格律,这几乎是一切重要文学体制发展史必经的阶段。未来的新诗可能会发达成三大类,就是自由诗,不定形的格律诗和定形诗体的格律诗。而这后者将最便于优秀诗人高度技艺的表现;等到某些体调流行后,也会被大众所乐于接受和运用。

    (三)、如何创制定形新诗体
     第一,形的方面,要规定调的节数,每节的行数,每行的字数(音数);要规定区分词汇和句子的长短;还要规定每节每行排列的地位和方式,包括提行、跨行、降格等办法。这些虽不必在每一诗调中都做到,但都是诗律的一部分。至于该用什么形式的字,当然属于诗艺的范围,只能由作者自由选择。若也加以规定,原也可自成一种诗格,不过那就会流于一种文字游戏了。
    第二,声的方面,至少有六种因素值得考虑:音高、音长、音韵、停顿或间歇、韵(定形新诗体对韵的规定至少有下面几种可能性:同行内押韵;行间内部与行尾或行首押韵;行间内部互相押韵;行间脚韵;无韵。)、音色。

    二、太空体试验
    周策纵的新诗创作中,最具格律探索意义的是定形新诗体——太空体试验。太空体是周策纵自创的一种新诗诗体,全诗八行(前五后三),对于押韵和平仄,有着严格的规定性。从诗律宽严着眼,有正体和变体之分。他在《定形新诗体的提议》一文中有详尽的阐释:              
    这诗体的主要用处,在于作抒情小诗,或纪录一种感觉或慧悟。两节共八行,前五后三。有点像小型的十四行诗体,但各行的字数,音组数与长短,重音和平仄的配置,则比十四行诗更复杂,韵式自然也不同。它的分节颇像词的多分上下阙,但词的上下阙句数相等的较多,这儿不等,目的在使两节不用来平叙或骈比,而便于情绪、感觉或想像作进一步的发展或转换。这诗体分作正体和变体两种。正体有严格的音组规定、停顿律、重音律、平仄和韵律。主要的不跨行,但也可以跨行。
         
                《太空人》

            失去重心 也没有 尘虑
                灵机像星一样多
            梦行者骑上梦想
                泡沫撞破泡沫
                游魂般向天顶降落
            
            为了永远的追求
                可充满空虚感
                月光不是伴
                           
                   《叶影》

            染透青苔沉重的忧郁
                偶然在小河里游
            替生命留下式样
                绿色伸出枯手
                乱撒著一地的时候
                        
            或许被摇的倦了
                闪躲到空谷里
                凤也吹不起
                           
        以上都算正体。若用变体,只须保持节数、行数、字数、停顿、和音组的规则,韵与平仄都可不管,而且跨行可以完全自由。在某种情形下也许还可在字数和音组上略加伸缩。下面这首变体,跨行还不太多:

                 《年纪》

            咳咳,只有坟墓里没有
                让我翻个身的分。
            慢慢地吹到一阵
                微风,带些霜花,
                        我不觉怎么样来了——
                        
            挨过红色的笑声,
                紫色的刺心痛
                        呆在折磨里。

         关于他试验的太空八行定形新诗体,周策纵在《定形新诗体的提议》的结语中说:“这一诗体,也不是完全凭空造出来的。为什么选用了那些行式?为什么停顿和音组要那样安排?除了顾虑到国语的句法外。我曾就新诗初期直到现在四十多年中,七十多个诗人的作品里,选出和这诗体中八行结构类似的诗句一千多行,加以比较研究,一再修正,然后确定采用这些行式。这千多行例句包括主要各派的诗作。所以我可以肯定地说,这八行的结构并不偏僻,却各有特征。不但是口头语中所有,而且是许多新诗人所常用过的。            
        最后,我要郑重指出,上面所提议的具体办法和所试制的诗体,对不对,好不好,还是次要的问题。我的主要意思,乃是认定这种有独立格律的定形诗体,可能是新诗范围内很有希望的待垦园地。如果能好好发展,也许还可能成为新诗的主流之一。中国新诗应该向多方面扩张,所以这种诗体也值得重视。诗人们要是肯依照我这‘毛坯’诗体,来创作更美丽的诗篇,自然非常欢迎。而我尤其希望大家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来创造更多的定形诗体。”

    周策纵新诗格律定型化的思想中,关于诗艺与诗律的主张,正体与变体的主张都是最值得关注的。他认为:“建立定形新诗体,最好能用创作的例子,来指出必须遵守的格律(诗律)和可能发展的技巧(诗艺)。诗律往往是从诗人实际的诗艺发展成功的。但有些技巧只能活用,不能成为呆板的规律。新诗体对诗律该有比较严格的规定,对诗艺自然只能由作者去自由发展。某些技巧在例证上当然也可自然流露出来。”(周策纵《定型诗体五要点》)他同时将自己试验的太空体分为正体和变体。正体有严格的不可逾越的格律,变体则在初具格律之形外,有相当大的自由与变通。这说明定型新诗体不是僵化的、单一的,而是一种灵活的、包容性极强的、多元化的新诗体。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 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
广告位
广告位
广告位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东方诗风 ( 粤ICP备16121829号-1 )

GMT+8, 2024-11-26 22:12 , Processed in 0.07106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and 心灵文学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本站文章为原创会员所有,未经许可禁止去版权转载,但欢迎分享本站文章链接!另,若有抄袭侵权,联系即删禁。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