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在中国(组诗) 库什涅尔 作 谷羽 译
中国长城 伟大的中国墙,中国长城, 没想到有一天我会看见你—— 没想到这城墙那么多台阶, 我们曾细心观赏罗马与巴黎, 已故的库兹明曾多次说过, 到过克里特,甚至远游埃及, 不料只有我一个人登上长城, 我的前辈呀,实在对不起。 - 长城像看不到尽头的长廊, 两排城垛并行如自然生长, 还是那样的云,那样的山, 蜿蜒的长城融合于大自然, 沿山势扶摇向上,跨越山巅, 又缓缓下行,以便继续向上, 再攀上另一处高峰,让内心 坚定威严的曲调得以宣扬。 - 我回想起我们的优秀诗人 曾申请随使团访问中国: 既然去不成巴黎,就去看 中国长城,不料竟遭拒绝! 他在自己的国家心情郁闷, 手扶石墙,想必给予赞颂, 躲避在这石头城墙后边, 或许能获得片刻的宁静。 2016年3月6日 译 注:库兹明(1872—1936),俄罗斯白银时代诗人。克里特是指克里特岛,现属于希腊。普希金(1799—1837),他曾向沙皇提出申请跟随东正教使团访问中国,遭到拒绝。 访问北京 夏天在别墅平静地生活, 忽然得到消息访问北京, 可是我怎么能犹豫不决? 不容选择,我必须启程! - 看见了北京,看见了西藏, 北京的天坛,西藏的天空, 空中的白云,尾随着羊群 在山间的光影中缓缓移动。 - 维里察的蝴蝶有亮丽花纹 比宝塔更美,形象如此鲜明, 蝴蝶向游客飞舞,轻捷欢快—— 料李白、杜甫理解我的心情。 2016年2月28日 译 注:维里察,距离圣彼得堡60俄里,那里有诗人库什涅尔的别墅,每年他都在那里度过夏天。2015年诗人应约访问北京和青海,荣获青海湖国际诗歌节的金藏羚羊奖。 摩天楼 纽约有摩天大楼, 北京更需要这种建筑, 它有近三千万人口, 正盖摩天楼给平民居住。 - 这里的高楼耸立, 仿佛锃亮的石笋森林。 在此我算领悟了“进步”, 这一个词的所谓底蕴。 - 摩天大楼越盖越高, 开辟了万千朝天的窗户。 或许吉卜林说得不对, 西方与东方也有交汇处。 2016年2月27日 译 注:吉卜林(1865—1936),英国作家、诗人,190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说过:东方是东方,西方是西方,永远没有交汇处。 公园的小火车 你见过吗,这样的小火车, 两节车厢,有很多车轮, 用不着铁轨和列车时刻表, 半像玩具,请不必当真, 坐在没有玻璃窗的车厢里, 像坐在凉台上,列车运行, 这有湖泊的花园,这天堂, 这些宝塔不知道痛苦不幸。 - 真想坐小火车,终点与起点 相互衔接。绕着圈子行驶, 我们看到了什么?生与死 彼此靠近,想必就是其本质: 生不凶险,死也不恐惧。 谁料到中国行竟获此启迪? 似乎生活只向中国人和孩子 展开它的胸怀透露奥秘。 2016年2月28日 译 天安门广场 在我们的斯莫尔尼公园里 常见中国人,我惊奇又纳闷, 难道是排列成行的茂密椴树 或者林间空地吸引了他们? 不,不是椴树不是玫瑰花坛, 不是夸伦吉建筑的雄伟庄严—— 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吸引他们, 他们目光好奇,仔细地观看。 - 长时间拍照,没有忘记 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领袖, 他们需要导师永远活在世上, 把他们引向超越现实的远方; 我也来到天安门广场, 我没有忘记毛泽东的肖像, 过去毕竟是过去——昨天, 欢呼、沉默、陷落、空旷。 2016年3月6日 译 注:夸伦吉(1744-1817),俄籍意大利建筑师,皇村“音乐厅”、“斯莫尔尼宫”、“艾尔米塔什剧院”等建筑的设计师。 译者附记:亚历山大·库什涅尔是我敬重的俄罗斯当代诗人。黄礼孩主编的《中西诗歌》2015年第1期刊登了拙译库什涅尔诗35首,还有一篇文章《在困境中寻求出路》。2015年8月,青海湖国际诗歌节,把金藏羚羊奖授予了这位诗人,黄礼孩也参加了那次诗歌节,当场把那一期杂志送给了诗人,并拍照留念。后来我与诗人也取得了联系,写信祝贺他获奖。他回信感谢我翻译他的诗,并表示随时愿回答我翻译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我一直关注,库什涅尔回到彼得堡之后,如何写他的中国之行。前不久上网看到了《星》杂志2016年第1期刊登了他的组诗《在中国》,我把这些诗译成汉语初稿,就一些问题写信向他求教。比如,吉卜林究竟说过什么话?维里察在什么地方?他都很快回信给予解释。 2016年3月2日,《中华读书报》国际文化版刊载了刘文飞翻译的库什涅尔有关吉狄马加诗集《黑色狂想曲》俄译本的评论,题为《树木的影子》,其中涉及诗歌翻译。他认为,诗歌译作很难等同于原作,因为语言不同,节奏不同,音韵不同,他特别强调了俄语诗是格律诗。译诗难免有损失,但也会保留很多东西。译诗与原作,就像影子与树木的关系,这是一种很有见地,充满智慧的见解。 他在评论中谈到了“摩天楼”和“小火车”,有趣的是,组诗《在中国》,除了写长城、北京、天坛、青藏高原,也写到了“摩天楼”和“小火车”。他从公园里儿童小火车的起点与终点衔接,绕着圈子行驶,写到人的生与死,展现出小中见大、长于哲理思考的一贯风格。现在把这组译诗献给读者,让喜欢这位诗人的朋友尽快聆听其中国之行的印象与声音。 2016年3月6日 载《天津日报》2016年4月26日第16版文艺周刊 诗歌专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