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杂言诗 (7篇回复)
- 普通话“五声”声调的平仄简论〔一篇旧文,请大家讨论〕 (4篇回复)
- 支持格律体新诗的结构三分法 (13篇回复)
- 《节奏的基本单元——诗歌音乐美基本知识讲座之三》〔一篇旧文〕 (0篇回复)
- 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四声分类浅析 (2篇回复)
- 评万龙生先生的循环论证 (16篇回复)
- 《平仄理论中的误区》〔一篇旧文〕 (0篇回复)
- 现代格律诗发展史 之 东方诗潮时期 (23篇回复)
- 恰当的诵读方式是诗歌格律得以存在的必要条件 (10篇回复)
- 关于律式诗衬字与轻声的讨论 (1篇回复)
- 〔转帖〕“格律化”与“自由化”关系之阐述与重建 (19篇回复)
- 现代格律诗发展史 之 台港及海外新诗格律探索 (4篇回复)
- 《论音顿体系的汉语诗歌节奏》(孙逐明) (1篇回复)
- 为赵青山《现代格律诗发展史》献言 (4篇回复)
- 顿数整齐论和音步对称论,自欺欺人何时了? (7篇回复)
- 〔转载〕从六字串的自然音步看汉语音步与超音步的张力 (4篇回复)
- 《再谈关于程式化音步》(续) (1篇回复)
- 评万龙生先生的循环论证 (21篇回复)
- 永明体诗歌的声律及其向唐代近体衍变的进程和规律/何伟裳 (0篇回复)
- 音律结构论和永明诗音律/何伟裳 (0篇回复)
- 〔转载〕何伟棠《永明体到近体》评介/杜晓勤 (0篇回复)
- 新诗:“新其形式”须是诗——关于新诗形式的网上论争 (3篇回复)
- 〔转载〕诗歌格律问题的讨论——《文学评论》记者 (15篇回复)
- 〔转载〕再谈新诗的建行——林庚 (15篇回复)
- 〔转载〕朱光潜谈新诗格律 (9篇回复)
- 〔转载〕中国格律诗的传统和现代格律诗的问题〔王力〕 (0篇回复)
- 〔转载〕《诗的节奏》〔罗念生〕 (0篇回复)
- 关于《新诗歌的发展问题》四个专集的转载说明 (0篇回复)
- 新诗格律理论之我见 (8篇回复)
- 谢冕、叶嘉莹等谈新诗音乐性:缺少音乐性是新诗的软肋 (0篇回复)
- 《如何正确识别音顿体系和音步体系的节奏模式》〔修订稿〕 (1篇回复)
- 中国新诗格律史话 (4篇回复)
- 新古诗”宜称“新古体诗” (1篇回复)
- 【转贴】谁来叫停“影响中国百年百位诗人评选”? (2篇回复)
- 建设诗词活动及格律体新诗的学习和实践 (2篇回复)
- 尹国民《紫苑吟笺》序 (0篇回复)
- 《十四行花环体诗选》序言 (7篇回复)
- 从“了体诗”谈到新古诗 (2篇回复)
- 重庆市诗词学会举行“了体诗”批评会 (3篇回复)
- 从“了体诗”谈到新古诗(重复发帖) (0篇回复)
- 台湾诗人的定行诗体实践 (0篇回复)
- 网络十四行诗选目 (6篇回复)
- 梳理东方诗风诸同仁对新诗格律理论研究的贡献兼评最近关于孙逐明“音节诗”理论的争论 (30篇回复)
- 【重要历史文献】“新诗格律与格律体新诗理论研讨会”会议纪要 (1篇回复)
- 散文及散文诗的诗意精神——配合一下新诗格律体讨论 (3篇回复)
- 东方诗风的大方向是什么? (3篇回复)
- 谢冕:混淆诗文界限、忽视个性表达,新诗在草创期就埋下了隐患 (0篇回复)
- 错误的“顿数整齐说”的尴尬 (0篇回复)
- 《东方诗风新诗格律理论何处去?》 (25篇回复)
- 重读陈本益《汉语诗歌的节奏》(待续) (8篇回复)
- 梁实秋回忆:闻一多这样朗诵自己的诗作 (3篇回复)
- 高平《新诗,败于语言》 (3篇回复)
- 古诗中程式化音步的例子——源自何其芳《关于现代格律诗》 (1篇回复)
- 小知识:何谓程式化音步 (2篇回复)
- 读《尹贤选集》随感 (0篇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