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贴】谁来叫停“影响中国百年百位诗人评选”? (2篇回复)
- 建设诗词活动及格律体新诗的学习和实践 (2篇回复)
- 尹国民《紫苑吟笺》序 (0篇回复)
- 《十四行花环体诗选》序言 (7篇回复)
- 从“了体诗”谈到新古诗 (2篇回复)
- 重庆市诗词学会举行“了体诗”批评会 (3篇回复)
- 从“了体诗”谈到新古诗(重复发帖) (0篇回复)
- 台湾诗人的定行诗体实践 (0篇回复)
- 网络十四行诗选目 (6篇回复)
- 梳理东方诗风诸同仁对新诗格律理论研究的贡献兼评最近关于孙逐明“音节诗”理论的争论 (30篇回复)
- 【重要历史文献】“新诗格律与格律体新诗理论研讨会”会议纪要 (1篇回复)
- 散文及散文诗的诗意精神——配合一下新诗格律体讨论 (3篇回复)
- 东方诗风的大方向是什么? (3篇回复)
- 谢冕:混淆诗文界限、忽视个性表达,新诗在草创期就埋下了隐患 (0篇回复)
- 错误的“顿数整齐说”的尴尬 (0篇回复)
- 《东方诗风新诗格律理论何处去?》 (25篇回复)
- 重读陈本益《汉语诗歌的节奏》(待续) (8篇回复)
- 梁实秋回忆:闻一多这样朗诵自己的诗作 (3篇回复)
- 高平《新诗,败于语言》 (3篇回复)
- 古诗中程式化音步的例子——源自何其芳《关于现代格律诗》 (1篇回复)
- 小知识:何谓程式化音步 (2篇回复)
- 读《尹贤选集》随感 (0篇回复)
- 《诗学》2016年卷《格律体新诗研究》 主持人语 (0篇回复)
- 论新旧诗格律之异同 (0篇回复)
- 我为什么要修正自己的“音步对称论”和“程式化音步说” (11篇回复)
- 金谷《 诗坛三分有其一》 (0篇回复)
- 《为什么大顿对称论诗体可以不考虑音步》 (0篇回复)
- 在《梁上泉文集》和《梁上泉评传》首发式的发言提纲 (1篇回复)
- 论东方诗风论坛诗人对新诗格律理论的探索成果 (3篇回复)
- 《汉语音节诗概论》 (92篇回复)
- 应当如何评价汉语诗歌的音步体系和音顿体系 (6篇回复)
- 王志亭的87式音节诗 (0篇回复)
- 在台湾“2016海峡两岸文化论坛”上的发言 (7篇回复)
- 段从学《淡泊宁静“画”诗人——为邹绛师逝世二十周年作》 (0篇回复)
- 刘家魁:读诗漫议(两篇) (3篇回复)
- 在本论坛不宜再用“现代格律诗”概念 (0篇回复)
- 【联理争鸣】弘扬古法是完善对偶理论的必由之路 (0篇回复)
- 现代格律诗”术语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 (2篇回复)
- 格律体新诗漫谈(万龙生) (5篇回复)
- 流沙河对解放周末记者谈诗 (2篇回复)
- 《格律体新诗论纲》大要(寻求大陆出版社出版) (0篇回复)
- 靶的——张德明《新诗之美》 (10篇回复)
- 自律﹒共律﹒格律(下)——简述现代格律诗的三种形态 (10篇回复)
- 喜读《诗家》第五辑 (1篇回复)
- 《给中国诗歌写的墓志铭》选载 (0篇回复)
- 略谈新诗创作的精品意识 (0篇回复)
- 格律体新诗的审美现状浅说 (0篇回复)
- 诗,又一次被网络文学开除 (2篇回复)
- 研磨汉语新诗律 概论格律体新诗 (4篇回复)
- 海滨读书笔记(三)为汉诗的“建筑美”一辩 (3篇回复)
- 诗论两栖勤耕耘 律成诗坛无人闻 (0篇回复)
- 关于两首新诗的改写 (0篇回复)
- 许霆教授的自由诗研究初窥 (3篇回复)
- 潘颂德《新 诗 偏 至 论》 (0篇回复)
- 正视问题,不要涂脂抹粉——驳张德明《新诗之美》 (1篇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