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0年代重庆新诗的绝响 (0篇回复)
- 〔转载〕新诗底十字路口 (0篇回复)
- 〔转载〕一场关于新诗格律的试验与讨论 (0篇回复)
- 〔转载〕谈诗歌的格律问题/卞之琳 (0篇回复)
- 〔转载〕闻一多《诗的格律》 (3篇回复)
- 〔转帖〕王力教授和他的《汉语诗律学》 (1篇回复)
- 评诗酒自娱《偶有此念,戏为之》及其反响 (21篇回复)
- 《古今中外诗歌格律发展史的启示 ——兼论新诗格律的发展方向》 (15篇回复)
- 〔转载〕何其芳《关于现代格律诗》 (2篇回复)
- 王力《诗词格律概要》 (1篇回复)
- 李坤栋:论吴芳吉的诗歌 (0篇回复)
- 论平仄律的音步结构和衬字 (9篇回复)
- 张中宇:韵律与中国诗歌繁荣的相关度分析 (3篇回复)
- 《论新诗格律引进平仄的可行性》 (2篇回复)
- 走自己的路,别管别人怎么说 (0篇回复)
- 欣闻《2016·重庆新诗年鉴》开始编纂 (1篇回复)
- 答主编艾龙关于诗歌形式形式十二问(2008旧作) (1篇回复)
- 五年前旧作:《诗与朗诵》 (1篇回复)
- 废话诗不必存在论(作者:屈铁钢) (1篇回复)
- 《宋词长短句节奏初探》 (4篇回复)
- 深圳读书月专场之“在诗歌的天空下”洛夫与谢冕对话1日在深大举行 (0篇回复)
- 【思无邪改良十五韵】 (9篇回复)
- 新杂言诗 (7篇回复)
- 普通话“五声”声调的平仄简论〔一篇旧文,请大家讨论〕 (4篇回复)
- 支持格律体新诗的结构三分法 (13篇回复)
- 《节奏的基本单元——诗歌音乐美基本知识讲座之三》〔一篇旧文〕 (0篇回复)
- 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四声分类浅析 (2篇回复)
- 评万龙生先生的循环论证 (16篇回复)
- 《平仄理论中的误区》〔一篇旧文〕 (0篇回复)
- 现代格律诗发展史 之 东方诗潮时期 (23篇回复)
- 恰当的诵读方式是诗歌格律得以存在的必要条件 (10篇回复)
- 关于律式诗衬字与轻声的讨论 (1篇回复)
- 〔转帖〕“格律化”与“自由化”关系之阐述与重建 (19篇回复)
- 现代格律诗发展史 之 台港及海外新诗格律探索 (4篇回复)
- 《论音顿体系的汉语诗歌节奏》(孙逐明) (1篇回复)
- 为赵青山《现代格律诗发展史》献言 (4篇回复)
- 顿数整齐论和音步对称论,自欺欺人何时了? (7篇回复)
- 〔转载〕从六字串的自然音步看汉语音步与超音步的张力 (4篇回复)
- 《再谈关于程式化音步》(续) (1篇回复)
- 评万龙生先生的循环论证 (21篇回复)
- 永明体诗歌的声律及其向唐代近体衍变的进程和规律/何伟裳 (0篇回复)
- 音律结构论和永明诗音律/何伟裳 (0篇回复)
- 〔转载〕何伟棠《永明体到近体》评介/杜晓勤 (0篇回复)
- 新诗:“新其形式”须是诗——关于新诗形式的网上论争 (3篇回复)
- 〔转载〕诗歌格律问题的讨论——《文学评论》记者 (15篇回复)
- 〔转载〕再谈新诗的建行——林庚 (15篇回复)
- 〔转载〕朱光潜谈新诗格律 (9篇回复)
- 〔转载〕中国格律诗的传统和现代格律诗的问题〔王力〕 (0篇回复)
- 〔转载〕《诗的节奏》〔罗念生〕 (0篇回复)
- 关于《新诗歌的发展问题》四个专集的转载说明 (0篇回复)
- 新诗格律理论之我见 (8篇回复)
- 谢冕、叶嘉莹等谈新诗音乐性:缺少音乐性是新诗的软肋 (0篇回复)
- 《如何正确识别音顿体系和音步体系的节奏模式》〔修订稿〕 (1篇回复)
- 中国新诗格律史话 (4篇回复)
- 新古诗”宜称“新古体诗” (1篇回复)